庆长文库网

2015高考后感-pg麻将胡了模拟器链接

pg麻将胡了模拟器链接-pg电子赏金女王模拟器试玩 > 专题范文 > 读后感 > / 正文

2022-11-08 17:05:07

摘 要: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课程改革”“课堂改革”“高考改革”等教育改革口号的提出,都与我们对教育的认识有着密切联系。社会各界人士对教育的理解和认识直接影响和制约着课程与教学的改革进展。本文试图从数学教育的目的与个人成长需要等角度,略谈几点数学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课程改革;数学教育;数学价值

2015年江苏省高考已经落下帷幕,数学试卷延续了江苏省自主命题的基本风格,坚持能力立意的方向不变,坚持以人为本的高考核心价值取向不变,高度关注学生和教师的适应程度,在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内容分布、试题难度等方面力求与往年江苏省高考试卷保持相对稳定,又适度体现创新意识。然而,高考结束之后,是不是数学就不重要了?这是摆在准大学生面前的问题,这也涉及了如何看待继续数学教育的问题。在平时的数学教育实践活动中,很多数学老师常常教育学生数学学习很重要、很有用,于是很多学生反问:“学了数学到底有什么用?”老师们又无法解释清楚。事实上,这确实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纵观世界数学发展的进程,无论是闻名世界的古希腊的数学,还是近现代数学,即便是伟大的数学家之间,对数学教育的目的也没有统一的定义。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科学领域,对数学教育的目的有不同的诠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也强调,高中数学课程要“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文化价值”“要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事实上,基础教育中的数学教育不是一种职业培训,也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家、科学家的精英教育,而是获取数学知识,形成热爱科学、追求新知、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精神意识的学科活动。

通过以上事实的阐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

(1)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的,是个人思维发展的必要条件,数学是个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数学的教学内容一方面应包含数学的起源与发展,数、式、方程及函数概念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定理化体系、集合论的基本思想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深刻抽象性与高度概括性;另一方面应包含数学的研究方法,如公理化方法、数学模型法等等以及数学中的归纳与演绎、类比与联想、具体化与抽象概括化等,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广泛应用性和至上的科学地位。且在日常的数学教育活动中,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数学教育过程当中突出强调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能力、对待数学问题的创新意识、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这方面的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都有体现。例如2014年江苏省高考数学卷第18题的设计注重应用性与探究性,正好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开展数学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理念,本题编制以古桥保护为背景,既符合生活实际,又富有较好的实际意义,又有运筹学中最优化的策略,突出考查学生的建模能力以及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数学学习价值。

(2)数学科学是一门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它的生命力旺盛、可用性强、覆盖面广,是个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语言。又是人类认识自然的中介,促进人类文化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载体。自古以来,数学就被称为“科学的皇后”,确实如此,一个物理学家、化学家首先一定是个数学家,所以数学教育的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在苏教版高考数学教材中,引入了基本算法语句以及运筹学中的线性规划知识点,等等,体现了数学的教育目的。又比如,美国影片《侏罗纪公园》中各种逼真的恐龙行为全部是用数学中的矩阵完成的;金融领域的精算师、注册会计师、证券分析师、物流师等都会用到高等数学知识;越高端的软件工程师,对数学的要求也越高。再比如,圆锥曲线原是为了解决祈祷神坛的加倍问题而发明的,结果却变成了行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现代的军事航空领域也与圆锥曲线密切结合;笛卡尔发明的虚数奇妙地描绘出交流电的特点,这些例子无不体现了数学顽强的生命力。

数学教育作为探索人类文明的事业,铸就了一种特殊的人格魅力,一种求实精神,一种勇于怀疑、自我否定的批判精神,一种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数学教师在平时教学中都是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等目标出发,在数学教育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等方面构建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系,这恰恰反映了数学的本质属性,同时也是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必要属性。更重要的是,教好数学可以提高全民素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曹一鸣.数学教育价值观:历史视角[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2(12).

[3]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