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长文库网

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分析与探索-pg麻将胡了模拟器链接

pg麻将胡了模拟器链接-pg电子赏金女王模拟器试玩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2023-01-06 14:10:04

摘要:大学生的学业状况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当前用人单位考察学生的主要指标之一。在对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推行的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研究基础上,给出当前本科学业导师模式取得的成果以及尚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可行的改革方法。

关键词: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7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17-0018-02

从1998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地实施扩招,2003年全国国内高等教育规模已经达到1900万人,使在校人数规模位于世界首位,使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提高到2003年的17%。在如此庞大的招生规模情况下,大学生的整体社会认可率普遍大幅度下降。其中的重要原因是当前大学生的学业状况较差,难以满足用人单位对于本科生的要求。[1,2]针对这一情况,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在本科生管理中推出了“学业导师”模式,即聘任一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工作责任心强并且具有一定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的教师,与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专业课教师互相配合,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学习进行辅导。学业导师按年级和专业配备,原则上每一名导师负责学生不超过15人,鼓励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种管理模式自推行以来,在学生学业指导、引导等方面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3]

本文将在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分析基础上,给出该管理模式自推行以来所获得的成果,指出现阶段尚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行的可行性改革措施。

一、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成果

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借鉴与研究生的学业导师管理模式,主要致力于解决当前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认识不清、专业兴趣不足、缺乏学习动力、毕业生毕业率偏低等问题。针对本科生教育的特点,本科生“学业导师”的工作与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各有侧重,辅导员、班主任的工作侧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班级日常管理,学业导师侧重于对学生的学业进行指导、学习进行辅导,因此不仅需要熟悉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及运行机制,[4]还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自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推行以来,该管理模式在促进学风建设、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有利于大学一年级新生较快地进行专业定位。学业导师的选择通常需满足几个基本条件: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工作责任心强;第二,具有一定教学经验,懂得教育规律,熟悉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相关规定及运行机制,具有一定的专业指导能力;第三,具有讲师以上职称或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知识结构合理,专业水平较高。[4,5]对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而言,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同伴、陌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大学一年级的课程相对比较轻松,如何充分设计好学习时间、规划学业是大学生们的主要困惑,而按照严格标准挑选的学业导师可以从历届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让大学生更快了解本专业性质,对大学四年的学习做出整体安排和计划。

其次,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有利于及时发现学业问题,解决问题。当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班级都配有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主要负责学生班级工作,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生活方面工作,不论是班主任或是辅导员,由于班主任工作大都是专业授课教师承担,对学生学业工作管理难以深入,而辅导员通常是需要负责多个班级,因此工作量更大,很难全面照顾学生的学业状况。[6-8]另一方面,作为学生,学业才是考查主要大学四年成果的主要标准之一。因此,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主要针对学业问题,在学期初、学期中、学期末单纯跟踪学生学业方面问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态,反馈给班主任、辅导员,寻找问题所在,对症下药,解决问题。

最后,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有利于特殊学生群体的教育,因材施教。随着国家大学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素质教育的差异性,大学生群体中的个体差异性也越来越大,学习态度、学习目的以及学习方法各有不同。由于现阶段学业导师每年9月份初选聘一次,任期四年,按年级和专业配备,原则上每一名导师负责学生不超过15人,因此,每位学业导师可以针对所负责的15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殊性分别对待,因材施教。例如,现在的大学生中有很多的体育特招生、艺术特招生,这些学生的理论课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进行学业辅导的时候,学业导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偏向基础知识方面,而对于一些由于参加奥林匹克数学等竞赛获奖而来的学生,他们在某些课程方面有比较好的基础但可能会有比较严重的偏科现象,学业导师可以针对性地偏向某些基础较差的科目进行引导。

二、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自推行以来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如不解决将极大削弱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成果。下面将以笔者所在的理学院的本科生学业导师实施情况为基础,指出当前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本科生“学业导师”的选择范围太窄,选择范围应拓宽到学校范围内,根据大学生选课情况决定。现阶段,本科生“学业导师”的选择主要是在学院层次选择,每个学院负责将不同的班级选拔合适的学业导师。而在大学一、二年级的主要课程中,80%以上的课程都是基础课,即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大学英语等,这些课程的授课教师往往并不是对应学院的教师,因此,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掌握并不深入。针对这一情况,如果将本科生“学业导师”的选择范围拓宽到学校范围内,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年的课程情况选拔合适的学业导师,那么虽然这种情况下选拔出来的学业导师并不是教授该班级当学年的所有课程,[7]但窥一斑而知全豹,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业问题上遇到困扰,会很容易影响到整体学习态度乃至学习效果。

其次,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聘期应该相对缩短,根据所授课程适时调整所负责班级。现阶段,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聘用时间与班主任、辅导员的聘用时间相同,为期4年,而大学生在大学四年所学习的知识结构方面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即大学一年级主要是基础课程学习,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以基础课程为主,下半学期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大学三年级以专业必修课程为主,大学四年级主要学习专业选修课成及完成毕业设计。因此,学业导师的聘期应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不应与传统的班主任、辅导员等聘期相同。另外,由于大学教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的工作量各不相同,同时在家庭方面所需要的时间也各不相同,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同一个学业导师根据自身时间安排、授课情况及所负责班级的学生情况可以选择负责多个班级的学业导师工作,能者多劳,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最后,本科生“学业导师”的管理散漫,没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由于本科生“学业导师”的管理模式是在研究生“学业导师”的基础上衍生的一个新兴事物,在“学业导师”的管理制度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8]比如:如何定量考查学业导师的工作内容,如何定性分析学业导师的工作效果,如何计算学业导师的工作量等。鉴于学业导师主要的工作内容在于学业指导、管理,而学生的学业状况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学业导师的管理应该更加规范、严格,从而保证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取得的成果愈加显著。

三、改善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建议

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作为一个新兴事物,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为了更好地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在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上需要采取适当改进。本节以笔者担任“学业导师”的经历从三个方面给出改善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建议。

首先,本科生“学业导师”的聘期应根据专业特点及所学课程的区别,以1~2年的聘期为参考,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选择。由于大学四年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而大学一、二年级的课程主要集中在基础教学部分,每位基础课程的教师每学期授课班级基本在3个班级以上。大学三、四年级的课程主要是专业课程,学生们几乎每天都在与本专业的专职授课教师见面。因此,根据这一特点,基础教学部的老师们主要承担大学一、二年级学生的“学业导师”任务,专业授课教师主要承担大学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业导师”任务,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学业导师”对学生学业的督导、检查的效果。

其次,本科生“学业导师”所负责的班级数目应根据学校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特点适当增加,在班级选择上应考虑帮带效应,呈现“阶梯”状。现阶段,每位学业导师主要负责一个班级甚至不到一个班级的学生。由于当代大学生的整体情况呈现多变的特点,每位教师的引导方式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实现本科生“学业导师”对学业的指导作用,每位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以及相应班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其中一部分学生为主要负责对象,充分考虑帮带效应,即:成绩优异的一部分学生、成绩较差的一部分学生。另外,在班级选择方面,每位学业导师应在班级选择方面呈现“阶梯”状,即大学一年级一部分学生,二年级一部分学生,实现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帮带。

最后,本科生“学业导师”的管理应由教务处直接管辖,学业导师与专业授课教师同样规范管理。现在的专业授课教师管理制度已经规范化、日常化,但本科生“学业导师”的管理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由于本科生“学业导师”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大学生的学业,在选择方面主要考虑专业授课教师,因此为了更好体现本科生“学业导师”的效果,应由教务处按照专业授课教师的管理规范统一管理学业导师,制订赏罚措施、薪酬分配等。

四、总结

本文详细介绍了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并分析了自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果、现阶段尚存在的问题。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在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加强大学生学业管理,推行本科生“学业导师”管理模式将更有效提升大学生素质,增加大学生就业率,缓解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

参考文献:

[1]孙德明,马海龙,牛玉超,等.设计实验室科技助理,提高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4):71-73.

[2]殷树娟.面向应用型人才的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145-147.

[3]李丽洁,施瑞,陈树森.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的实验教学[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93-97.

[4]殷树娟,齐臣杰.集成电路设计的本科教学现状及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2,(4):64-66.

[5]张宇,胡忠,覃勇军,等.电子通信类实验室的开放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173-177.

[6]张宇,胡忠,覃勇军,等.电子通信类实验室的开放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185-187.

[7]吕超,邵雪伟.养成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创新创业综合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8):86-91.

[8]王慧琴,吴庆丰, 梁晓军,等.以应用为导向的大学物理实验改革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54-156.

(责任编辑:王意琴)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