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长文库网

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17篇-pg麻将胡了模拟器链接

pg麻将胡了模拟器链接-pg电子赏金女王模拟器试玩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 正文

2023-01-22 12:45:03

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17篇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范文总结范文202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会议要求,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17篇,供大家参考。

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17篇

篇一: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宏观经济政策分析报告范文总结范文2022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

  会议要求,要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五大任务有实质性进展。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开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根底性关键性改革,更好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完善法治建设,改善投资环境,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开放领域,积极吸引外资。要继续做好各项民生工作,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2年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曾提出了五大任务,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本钱、补短板。根据会议要求,这意味着2022年的经济任务或贯穿“十三五”始终,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背景下,“三去一降一补”的任务并未画上句号。

  1、去产能

  2022年以来,钢铁煤炭去产能工作开展如火如荼。在年中各省钢铁煤炭去产能不达标情况下,国务院组织督查组进行专项检查,去产能速度加快。11月13日,发改委发言人表示,钢铁已提前完成全年4500万吨去产能任务,煤炭去产能2.5亿吨的全年目标任务也有望提前完成。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仅钢铁、煤炭,在2022年去产能列表或将扩容,比方中国船舶业30%产能待去,未来多个部委将联合推出促进船舶企业兼并重组的配套政策,有望在财政和金融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此外,国企改革的背景下,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

  围绕去僵尸企业、去产能的整体思路将继续进行。未来,去产能列表或将继续扩容。

  2、去库存

  今年以来,去库存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

  例如粮食方面,根据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全国粮食生产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1623.9万吨(12324.8亿斤),比2022年减少520.1万吨(104.0亿斤),减少0.8%。在“去库存”的大背景下,粮食总产量终于止步于十二连增。

  专家分析称,当前国内粮食市场运行多重矛盾交织,新老问题叠加,如粮食“去库存”任务艰巨,现行收储制度亟须加快改革完善等。这些都说明我国粮食领域的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矛盾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3、去杠杆

  高杠杆问题一直受到高层的关注。从今年出炉的系列政策来看,去杠杆的任务重点或在企业和地方债务问题上。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表示,经测算,2022年底中国全社会负债率为248.5%,其中企业部门为127.8%,是高负债率的主要原因。

  为了推进企业去杠杆任务,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近期,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行,均表示愿意申请成立债转股子公司,以参与到“去杠杆”的进程中。各家银行方案根本一致,以自有资金出资100亿左右,成立专门经营债转股的投资子公司,按有关规定,实施债转股。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方面,财政部近日公布的最新财政收入与支出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债务付息支出合计4107亿元,同比激增41.2%,创下历史新高,已经远超去年全年总额。国务院厅近期印发了《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对地方债务问题进行分级,并明确提出破产卖行政资产偿债。这意味着地方政府举债保政绩行不通了。

  4、降本钱

  作为2022年五大任务之一,降本钱首先表现在企业本钱上。营改增自今年5月在全国全面推开以来,成效显著。

  国家税务总局的最新数据显示,前9月,营改增累计减税达3267亿元,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的目标顺利实现;而且,减税规模呈逐步扩大态势,全年减税5000亿元也几乎是“板上钉钉”。

  在实体经济不振以及宏观环境未明显改善背景下,预计企业降本钱相关政策还将推进落地。

  而营改增走上正轨之后,预计2022年将难点在于推进针对居民降本钱的个税改革。据业内人士透露,个税改革方案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出炉。本轮个税改革以建立“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为大方向,改革最受关注也是最核心内容之一的专项抵扣已经渐近破题,再教育支出或成为抵扣首选,首套房贷款利率也有望纳入选项。

  5、补短板

  相对其它任务而言,补短板含义比较广,针对性不是特别强,具体落实下来也比较难。那么,2022年补短板任务会从哪个方面入手

  11月14日主持召开的经济座谈会上,与往次“经济形势专家企业家座谈会”不同,这次会议罕见加上“民生改善”字样。不仅如此,会议不

  仅邀请了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还邀请了两位民生领域的专家,分别是北京医院院长、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曾益新和南京市住房保障效劳中心主任颜江。会议上,要求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医保政策合一等相关问题,强调“逐步推进城市公租房,让创业者不再被根本住所困扰”。

  表示,“我们开展经济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

  民生短板问题亟待解决,医改和公租房只是个别案例,预计2022年将有更多的民生改善政策或出台落地,而这或也将作为2022年经济任务重点。

  研究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开展长效机制

  会议指出,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平稳健康开展长效机制。

  房地产一直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力量之一。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表示,三季度房地产对经济增长的奉献率在8%左右。

  虽然2022年,房地产对经济的奉献较大,但今年同时也是最复杂、最纠结,房价上涨最快的一年。从2022年整体的形势看,上半年的任务是去库存,下半年的重点变成了控房价。

  11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继7月26日年中会议后,政治局会议第二次公开表态“抑制资产泡沫”。

  而央行发布的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也罕见地7次提到泡沫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将“主动调结构、主动去杠杆和主动防泡沫”。

  提到抑制资产泡沫,首当其冲的便是房地产行业。业内称,如果说2022年去泡沫核心是股市,2022年,便是房地产,而这种趋势还将延续到2022年。

  自今年9月30日至今,楼市调控层层升级:

  第一级:“国庆黄金周”前后,有20多个城市先后出台调控措施,限购、限贷、加税,标准市场。据知情人士消息,高层明确表态控房价,“一二线要防泡沫,三四线城市要同城镇化进行相结合”。

  第二级:央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险会,先后出台措施,要求严格执行限贷政策,收紧企业发债,标准银行理财、保险投资等资金介入房地产。这一系列措施给房地产商资金戴上了“紧箍咒”。

  第三级:从11月10日开始,热点城市再次开始出台调控措施,重点调控城市再增四城至20城市。媒体指出,高层对楼市调控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坚决,强调各地丢掉梦想,继续严控,要求把房价稳定在现有水平。

  业内分析认为,从高层表态亦可看出,控房价、抑制泡沫的决心异常坚决,甚至高于去库存的任务。而一二线控房价、强调控也将有助于三四线去库存任务。所以,预计2022年,抑制资产泡沫或抑房价取代或与去库存并提。

  对于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构建上,《中国住房开展报告(2022-2022)》指出,一是调整开展战略,让房地产与宏观经济、城市化协调开展。第二,加快相关制度改革,释放新需求去库存并对冲市场调整。第三,在土地、金融、财税等关键领域实现改革突破。第四,健全楼市调控的机制,完善楼市调控的问责机制。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会议指出,2022年要召开党的,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开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开展理念,坚持以提高开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开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北京大学国家开展研究院金光经济学讲席教授、副院长黄益平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仍然需要在稳增长和促改革之间寻求平衡。要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短期内适当放松增长目标,同时坚决推进改革。他认为,2022年中国改革的重点将在国有企业,以及已经失去竞争力的行业里。

  高度重视一些金融领域风险

  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新开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开展新常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适度扩大总需求,引导形成良好的社会预期,坚决推进各项改革,妥善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开展,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质量效益提升,经济结构继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成绩来之不易。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产能过剩和需求结构升级的矛盾仍然突出,一些领域金融风险显现,局部地区困难较大等。对这些问题,要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2022年可能会面临实际gdp的进一步小幅回归

  引论:目前并非l型的一个最终底部

  如前所述,当前的6.7%包含着地产和汽车明显的高位透支,未来将进一步回归。

  我们曾经研究过全球100多个国家的数据,结果显示对趋势增长率解释最好的指标就是人口增速。中国实际增速的趋势性下行也与长周期增长红利的消失有关。中国上一波婴儿潮是1980-1987年,此后人口增速逐年下降,至今并无逆转。这波婴儿潮相关人群在18-20岁的时候形成中国最旺盛的低本钱劳动力供给,所以90年代末至2007大致是中国出口的黄金时代;同样一波人群在25-28岁时将集中面临买房置业的需求,所以中国房地产的最后一波集中的内生需求会出现在2022-2022年。在2022年之后,中国人口周期红利消退的特征极为明显,经济先后经历“去出口化”和“去地产化”,趋势增长率从9.5%快速下行至7%以下。

  从人口周期的预示看,未来5-10年趋势增长率仍将进一步下行。

  判断一:地产销售的回落明年二季度传递至工业端。

  从过去几轮周期来看,从地产销售传递到工业端,一般是5-7个月。例如2022年4月-2022年6月的地产销售脉冲式上升,滞后带来2022年11月-2022年2月开始的工业数据上升和回落;2022年1月的地产销售上

  升,滞后带来2022年8月的工业上升;2022年1月开始的地产销售下行,滞后带来2022年8月的工业数据触顶。

  2022年q1的地产销售潮带来q3开始的经济脉冲,这将滞后影响2022年q4和2022年q1,这两个时段经济不至于太差,大概率仍处于我们提出的“复苏脉冲”之中。

  而随q3的最后一轮销售潮的过去及调控的启动,地产销售开始下行。按照正常的规律,2022年q2工业端将感受到压力。

  判断二:汽车产销回归正常化,对gdp奉献减弱。

  在地产周期、行业政策的综合影响下,汽车产销在2022年处于高位。中汽协汽车产量1-10月累计同比13.8%;销量增速为13.8%,乘用车销量为15.4%;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社销零售额口径同比增长9.1%,均属过去三年最快。2022年车市的产销两旺一那么受地产销售的高位影响;二那么与购置税减半政策的刺激有关。

  2022年大概率回归常态。一那么此轮销售脉冲已超过四个季度,从经验周期来看应该有透支和后续力度上的减退;二那么是明年将面临较高的基数。假设合理估计2022年乘用车销量降至8%以下,商用车中重卡销量较今年高位放缓至10-20%,那么总销量可能会从今年的13%以上显著回落至7-8%。汽车产销增速的下行将带来汽车系对于gdp奉献下降。

  判断三:宽财政稳货币导向下,基建投资仍将相对高位。

  首先,gdp在6.5左右需要基建在15%左右的高位。gdp6.5%对应的fai增速大致不低于8%(2022年gdp为6.7,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约为8.3左右,截至10月,下同)。如果我们按制造业5%(2022年3.1%)、房地产4%(2022年6.6%)来看,基建需要在15%左右。

  其次,“宽财政稳货币”的导向大概率延续,货币难松,财政难紧。一那么在美元加息周期中,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将加大本币压力;二那么此轮房地产调控成败关系重大,货币政策放松风险很大;三那么当前名义增速仍在反弹中,实际增速下行幅度相对平稳,通胀走势反倒不确定,货币政策宽松不符合条件。在货币中性偏紧的条件下,财政政策不会太紧。预计“宽财政稳货币”导向明年大概率延续,基建是财政端的一个重要抓手。

  再次,我们测算财政端支撑15%左右的基建增速理论上没有问题。如以下图所示,我们的测算显示基建增速在15%左右问题不大。

  判断四:调控阴影与供给修复:地产投资低位均衡。

  关于地产投资的三个特征事实是:第一,2022年之后销售弹性依旧较大,但投资弹性在变小,证明对产业来说,长周期的预期已经有显著变化;第二,调控和销售趋势滞后影响新开工,这轮调控后的销售下行以及融资约束将滞后影响新开工的斜率;第三,2022年土地供给和新房库存偏低,未来有一定主动补库存要求;政府基于抑制泡沫、维持土地出让金收入两种目的似乎都需要增加供地,适度鼓励开工。综合来看,我们判断2022年地产投资将低位均衡,投资不可能抬高,但亦不致太差。

  判断五:贸易和航运复苏元年,出口将好于今年。

  我们判断全球贸易和航运可能会迎来一轮修复周期,主要理由如下:

  第一,全球贸易过去60年中大致呈现周期性特征,2022-2022年处底部区域。

  第二,贸易周期经验上同步于制造业周期,中美已出现制造业景气修复趋势;

  第三,汇率调整是后危机时代贸易修复的前提,包括人民币在内的汇率均已有相当幅度调整;

  第四,航运业呈现出产业周期底部的特征。

  判断六:实际gdp大约在6.5-6.6左右。

  我们判断实际gdp将继续小幅放缓至6.5-6.6左右。gdp的下拉因素包括地产销售的滞后影响,汽车产销的正常化;支撑因素包括出口的修复,以及前半年制造业的补库存;中性因素是地产投资、基建投资。

  在过去的六年中,gdp每年都在回落。加速度不扩大的实际增速回落会作为趋势性price-in在现有资产定价中;名义gdp的变化反而更重要。

  判断七:关于本轮名义gdp周期节奏的推演。

  本轮补库存至10月已4个月。以往的五轮库存周期中,有三轮强周期(2002、2006、2022),两轮弱周期(2000、2022),前者是补库存27个月左右,后者是补库存12个月左右。

  如果进一步去观察这五轮库存周期的背景,我们能明显看出一些线索。2002年是全球贸易驱动,2006年是全球供需两旺,2022年是中国四万亿,均很难复制。目前这轮周期大概率可参考2022年的弱周期;当然,从产能和库存的约束以及价格先导性来看,这轮去产能和去库存更彻底,价格上升凶猛,很可能比2022年周期要更强一些。

  我们假设未来会按照经验规律补库存4个至5个季度(持平于2022年或者略强),那么库存顶部会位于2022年q3初或2022年q4初,gdp名义增速顶部可能是2022年q1或2022年q2。

  2022年可能同时会面临中周期通胀中枢的抬升

  短周期看可能是一季度高点,二季度放缓

  我们先来看基数因素。

  猪肉基数二季度高,两头低。如果从猪肉的基数看,高点主要在二三季度,2-7月份比较高,两头低。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考虑新涨价因素,那么2022年猪肉价格同比可能在年头、年尾比较高,二季度较低。

  原油基数一季度超低,此后大体比较均衡。原油是对全球通胀都影响较大的一种产品。原油在1-4月是一个基数的低点,此后大致在47-51之间震荡。随着产油国冻产协议的进展,年末似乎又再度平台抬升的趋势。

  工业原材料根本上是全年逐步走高。一二季度面临大宗商品触底后的修复,三四季度面临经济复苏脉冲和供给收缩的驱动,金属盒工业原材料的价格根本上是全年逐步走高。

  综合从翘尾来看,cpi全年波动,可能是一季度高,二季度放缓,三四季度并不确定。我们综合来看一下,一季度较高位置相对较确定,一那么目前的新涨价因素还将继续传递;二那么低基数的猪肉影响一月份;三那么工业品价格低基数造成高ppi,并传递影响cpi;同样逻辑下,二季度放缓有较大概率。三四季度那么并不确定,三四季度偏高基数下的ppi将对cpi形成一定牵制,但如果从猪肉来看,四季度可能会有明显反弹。

  再来大致看一下新涨价因素。

  效劳和居住类价格将跟随房价出现同比放缓。在坚决的调控之下,房价出现失控和新一轮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效劳类价格的一个经验规律是根本同步或者略滞后于房价指数。房价指数走势相比照较规律,从70城价格指数看,2022年大概率处于同比回落期,效劳类价格可能会跟随这一过程出现同比放缓。居住类价格同样逻

  辑。在2022年之后,居住类价格的变动弹性大幅度变小,但大致规律依旧维持。

  能繁母猪存栏向下拐点可能会带动猪肉价格上升。能繁母猪存栏量同比在2022年q1是一个低点,此后一直在震荡上升,目前已收窄至-3.7%,但似乎向下拐点正在形成。如果母猪存栏同比开始往下,那么供给端预期将带动猪肉价格一轮上行。

  依然偏低的油价可能是新涨价因素中的一个关键环节。油价对全球通胀影响巨大,中国也难以摆脱油价影响。油价向一般物价的传递一那么是通过车用燃料和居住类水电及燃料;二那么是通过对工业品价格的影响从而影响一般物价。

  对2022年通胀来说,油价很可能是新涨价因素中的一个关键变量。从经验规律来看,油价根本同步于美国制造业周期。正在逐步复苏的全球制造业将大概率带动油价。

  谢客户奖员工,送这个够意思!

  布伦特油价在202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均值分别为59美元和48美元,在2022年上半年和下半年的均值分别为41美元和48美元,所以油价对2022年通胀整体是负奉献;但2022年将明显不同,目前油价仍处于产油国冻产协议取得进展之后的上升期,12月已到了53以上。如果2022年油价位于50-60区间波动,那么负奉献将变为正奉献。且不排除有更高的向上风险。

  然而更为值得关注的是中周期的通胀趋势

  从主要制造业国家(oecd)的产出缺口来看,产出缺口收窄的趋势将对应通胀率的上升;即过去三年全球都是通缩逐步加剧,未来三年将是再通

  胀逐步抬头。中国亦很难例外,一那么从经验数据来看,中国通胀与oecd通胀具有很高的同步性;二那么中国这轮去产能之后,产出缺口收窄的趋势同样会比较明显。

  政策:在美元加息周期中如何维持广义利差是一个核心考量

  升值时代不需要利差,贬值时代那么必须有利差

  从理论上来看,汇率和资本流动与三因素有关:购置力平价,利率平价,风险溢价。在人民币升值时代,利差并不重要,人民币资产在购置力平价之下的低估自带吸引力;但在贬值时代,利差成为一个现实约束。

  经验情形显示,利差过低时,汇率压力就会加大

  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利差底部是0.49(当时是人民币汇率压力最大的年初汇灾时期),11月第三周再次到了阶段性低点0.49,同期汇率压力再度上行,利率也开始上行。如美联储一次加息出现,那么利差又重回底部,汇率压力会再度加大。

  这里还没有考虑美国可能出现的屡次加息的情形。

  温和通胀 温和资产泡沫 利率温和上行是政策一个合意情形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对政策来说,维持一定程度的通胀和资产泡沫去维持广义利差是政策必然选择。“去产能”是在这样的一个目标框架之下,“房地产去库存”也是在这样的一个目标框架之下。而今年外汇资产从异动走向大致稳定,与这两个政策的实施不无关系。简单来说,在美国加息临近的时段,中国不可能是一个“通缩 利率下行”,那样汇率压力就会逐渐加大;只有是“温和通胀 利率上行”才能维持住广义利差,才能维护人民币资产的预期稳定性。

  我们判断财政难紧,货币难松

  逻辑上说,要维持广义利差,一那么“货币难松”,宽松的货币政策将带动利率下行,且会加大本币贬值预期;二那么“财政难紧”,财政政策如果放松力度,那么经济下行压力可能会再度加大,实际增长率预期和利率预期会再度转为下行。我们判断“宽财政、稳货币、稳汇率、调结构”将是一个根本导向。

  改革:预计供给侧力度调整,关注年份其他红利

  供给侧改革将会继续但力度和节奏预计会调整

  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重头戏,未来仍将延续;但这轮去产能实际上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明年在节奏和力度上可能会显著放缓。

  价格是最有说服力的,以煤炭为例,三季度之后价格高斜率飙升是供给缺口的典型迹象。除去产能在下半年政治局会议之后推进较快之外(去年底产能57亿吨,关停加276个工作日之下实际产能缩减到38亿吨),我们判断之前的去产能方案亦可能低估了需求反弹的力度。

  毕竟,站在2022年下半年看产能问题,是在一轮通缩期末端静态看产能。而通缩一旦结束,价格的上升会进一步引导实际需求的反弹,从而形成产业链之间“乘数-加速数”的正向传导,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求反弹叠加供给收缩,即需求曲线右移的同时供给曲线左移,价格的反弹超预期不难理解。

  我们估计明年在坚持供给侧改革提法不变的同时,在实际去产能的节奏和力度上会有所调整。

  阶段性制度红利释放抬升风险偏好的逻辑随时存在

  2022年是政治经济周期关键一年,更为实质性的改革可能要到之后的2022年,但阶段性制度红利释放抬升风险偏好的逻辑在2022年随时存在。我们建议适度关注十三五时间表推动下的国企改革,人口流动新趋势和楼市调控压力所推动的户籍制度改革,及欧美新保守主义抬头所推动的“一带一路”。

  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预计会在2022年加速呈现

  草根调研显示,主要一二线城市2022年孕妇建档数量同比2022年有50%以上增长,同比2022年亦有40-50%。实际上这几乎还不包括全面二孩政策的影响,二孩政策于2022年初实行,预计到2022年上半年它的影响力才会初步呈现。生育是一个社会化现象,趋势一旦形成,那么可能会进一步流行。我们判断在未来的三年内,生育率修复可能是一个加速的过程。由于目前对这一过程的理解普遍偏悲观,我们倾向于认为这一领域会有预期差。

  权益:关注被供给端线索掩盖的需求端线索

  需求端线索根本可以解释权益市场表现

  供给收缩是2022年权益市场的主线之一,但需求端线索其实一直都存在。如果我们以发电耗煤增速作为经济景气度的影子指标,我们会发现今年以来crb工业原材料指数主要成分,甚至主要资源股股价在拐点和斜率上均与它高度相关,市场是极为有效的。

  所以从需求端逻辑来看,经济名义增速的变化是我们理解权益市场表现的一个根本线索。企业盈利将与经济名义增速一致,于2022年q1或q2见顶,具体那么取决于本轮主动补库存是三个季度还是四个季度。

  需求端的三条线索

  如果我们把权益市场视为一个ddm模型,那么分母整体看上去处于并不友好的状态。从宏观逻辑来看,利率抬升会对估值形成一定压制。风险偏好应该会随改革红利释放抬升,但时间上并不确定。相对确定性的线索来自分子,在经济名义增速改善和中周期再通胀过程中,有几类行业会面临根本面修复。一是盈利伴随经济名义增速周期性修复的;二是受益于未来几年的再通胀周期的;三是受益于外需的逐步好转的。

  边际变化决定定价,所以市场表现会领先于根本面

  市场表现会领先于根本面。2022年的权益市场表现验证了我们去年的判断,即经济从加速变坏向减速变坏变化的点就是市场底;那么,经济从加速变好向减速变好的点(复苏脉冲的加速度放缓的时点)将会是根本面角度的市场顶。

  债券:在逆周期的环境中等待

  名义增速决定利率,利率在长周期中总是震荡下行

  学告诉我们,利率本质上由经济名义增速(经济实际增速 价格增速)决定,前者是资本带来的投资回报,后者是资本要求的通胀补偿。从长周期来看,由于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实际增速和通胀都会随要素红利的耗散而趋势性走低,利率总是震荡下行。

  简言之,人口等长周期要素决定经济实际增速和通胀长期趋势,经济实际增速和通胀又决定利率长期趋势。从历史数据看也确实如此,在70年代末全球人口增速到达高点后,利率根本上也到达高点;此后整体是震荡下行。兴旺经济体的人口小周期反弹也数度将利率平台阶段性拉高,但长期趋势并无改变。

  长周期不是唯一,每个名义增速反弹的短周期就是债市的“逆周期环境”

  总谈长周期趋势没意义,如同凯恩斯所说,“从长周期来看,我们都终将离世”。短周期趋势对投资来说更为关键。如前所述,每一轮经济脉冲和通胀周期带来名义增速上升的时段,利率都会大概率上行,这样债市就处于逆周期状态。

  我们可以把产成品库存当作名义增速的影子指标(因为它既包含量,又包含价)去对标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不难发现,二者在经验上是高度相关的。

  本轮gdp名义增速上升来自于三个因素:一是包括中美在内的全球主要制造业国家制造业库存见底;二是中国启动了一轮“房地产去库存”,拉动了相关产业链;三是基建增速连续在高位,对相关行业亦带来了一定影响。

  债市根本面似乎滞后于了名义增速上升,甚至是库存上升,这一点与这轮债市加杠杆的过程有关。但规律只会迟到,不会缺席。

  从这轮周期来看,目前已补库存5个月,随着库存周期的进一步上升,利率将继续震荡上升。利率一般会领先于库存一个季度不到的时间触顶。所以,如果不考虑中周期的通胀可能性,从短周期角度考虑,债市可能还有两个季度左右的典型逆周期。

  中美利差逻辑亦带来利率上行压力:从利差角度看上行幅度

  中美利差因素也是一个约束。在人民币贬值周期中,利差收窄会形成现实的外汇端压力。在美国再通胀和利率上升的阶段,中国很难是通缩和利率下行,否那么汇率将会剧烈反响。

  以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本轮利差底部是2022年底2022年初的0.49(当时是人民币汇率压力最大的年初汇灾时期),11月第三周再次触及这一低点0.49,同期汇率压力再度上行。如美联储再一次加息出现,那么利差又重回新低(目前是0.59),汇率压力会再度加大。这里还没有考虑美国可能出现的屡次加息的情形。从利差角度看,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破3.2似乎是一个必然。

  成认周期现实,等待下一个周期时机的出现

  假设我们抛开中周期的趋势(中周期通胀趋势未定,美国加息次数不定),单从短周期看,明年二季度可能是一个时机再现。一那么如前所述,地产端压力会传递至工业端;二那么是至二季度通胀可能会有所放缓。

  主要风险因素:不同于我们假设的例外

  例外情形之一是新保守主义影响下的欧洲出现黑天鹅事件。如我们所知,未来除意大利公投外,还有2022年的荷兰、法、德大选。

  例外情形之二是美联储加息对风险资产影响超预期。尽管此次加息已不比去年底,市场对联储加息有充分预期,但毕竟涉及到全球资产之间的联动,不确定性依然存在。

  例外情形之三是还在继续升温的房地产调控带来硬着陆。今年10月,房地产市场已实现第一轮软着陆;明年一季度那么是衡量第二轮软着陆能否实现的关键时段,一些重要细节尚需进一步观察。

篇二: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经济形势分析论文2022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经济形势论文篇一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摘要: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国际收支;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中国的经济结构、经济效益和人民生活。

  关键词:宏观经济

  2007年上半年经济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2%,涨幅呈现上升势头。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

  一、中国的经济增长、物价、就业和国际收支

  从2002年底开始,中国经济进入上升通道,2003年到今年上半年,经济增长持续保持了10%或略高于10%的增速,经济运行总体平稳,没有出现大的起伏。2007年一季度增长11.1%,二季度增长11.9%,经济增幅根本在1个百分点的区间内波动。二季度经济增速加快,主要是因为世界经济比预期要好,近期imf已将2007年世界经济平均增速从4.7%调高到5%。加之局部企业对出口退税和关税政策调整的提前反响,抢在7月1日前突击出口,使二季度贸易顺差增加较多。下半年随着异常因素的消除或减弱,出口增速归于正常,从年度看,增长有望回复到正常水平。

  近五年,是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波动较小的时期。其间,我们克服了非典的冲击,消除了国际市场原油和局部初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的不利影响,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国民经济上了一个大的台阶,经济总量从2002年的12万亿元跃升到20万亿元以上,

  人均gdp到达2000美元。应该说,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开展的成就是来之不易的。

  保持价格总水平的根本稳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目标。四年多来,国际市场原油及资源性产品价格暴涨,原油价格从2003年海湾战争前的25美元/桶左右,跃升至70美元/桶以上,平均价格水平超过了60美元/桶。其它初级产品价格都程度不同地上涨。影响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年均上涨4.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年均上涨7.6%,而居民消费价格年均只上涨2.1%;核心cpi根本稳定在1%以下。2004年cpi的短期上涨,2007年5、6月份cpi的上涨都与农畜产品的价格波动有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国际粮食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化对我国传导性影响,加上2006年肉价偏低,导致生猪存栏、出栏下降。2007年上半年扣除食品和能源工程后的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因此,价格的短期波动主要是结构性的,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和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总体来看,总供给、总需求关系并没有发生突变。回忆1973年和1982年两次石油危机对当时各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开展形成的冲击,比照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开展和物价水平,说明我们的宏观调控是卓有成效的。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宏观调控必须高度重视的目标之一,在一个13亿人口规模的大国尤为重要。2003年至2006年,经济快速增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空间,四年内城镇新增就业近4,000万人。2007年以来,我国在面临就业顶峰压力比较大的形势下,就业人数仍不断增加,就业形势继续向好。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已完成全年方案任务的7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6%;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7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4%。6月底,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就业增加,为增加居民收入、改善民生打下了稳固的根底。

  保持国际收支的根本平衡对于宏观经济稳定十分重要。从2005年开始,我国贸易顺差明显增加,并呈继续开展的态势。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此,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扩大汇率弹性,两年来人民币相对于美元升值8.6%左右。同时,取消局部商品出口退税,开征出口税,降低进口关税总水平,促进进口。全面清理宽进严出的外汇管理政策,放宽居民、企业用汇管制,鼓励企业“走出去”等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我们既要看到贸易顺差持续增加是我国国际竞争力提高的综合表现,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劳动力就业,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看到它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对改善国际贸易环境,减少贸易摩擦等方面的不利影响。当前我国贸易顺差增加是经济全球化和参加世界贸易组织后的必然结果,是我国比较优势的客观反映,也与我国当前的开展阶段有关。从历史看,一些大国在经济起飞阶段往往都经历过较长时期的贸易顺差。美国在1874年至1970年的97年里,有93年是顺差。德国在1952年至2005年连续54年保持贸易顺差,日本从1981年以来连续25年顺差。需要特别重视的是,要充分吸取国际经验和教训,综合考虑我国开展水平还比较低,就业压力比较大等根本国情,在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等关系中,求得协调和平衡。

  总之,2003年至今的宏观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增长速度较快、物价根本平稳、就业增加较多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矛盾,有的已经有效缓解,有的正在采取措施,形势是好的。

  二、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经济开展进入到新的阶段。消费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过去四年来,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

  值比重由40.5%上升到43.1%,采掘业、能源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以及轻纺工业相互促进,快速开展,投资大幅度增加,仅制造业投资就有9万亿元左右,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制成品不仅能够满足国内需求,还形成了大量出口能力。与之相适应,根底设施和根底产业明显加强。四年累计发电装机容量增加2.6亿千瓦;铁路营业里程增加0.5万公里,而且随着提速,总体运能增加;公路里程增加169.2万公里,特别是高速公路增加2万公里,综合运输体系的协同效应明显增强。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明显缓解,制约经济开展的瓶颈根本消除,使经济开展的潜在能力不断释放。

篇三: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国贸论文选题热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1、论我国农产品出口跨越绿色壁垒的对策2、我国纺织业出品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3、当前我国反倾销面临的形势及对策4、试论中国反倾销法的局限性5、论美国对华反倾销及我国的应对6、美国对华反倾销的"非市场经济规则"7、中国鞋如何应对反倾销问题8、从国际反倾销论国际贸易中的价格竞争与非价格竞争9、论国外对华反倾销现状及应对策略10、国外对华反倾销发展态势及应对措施11、反倾销与中国纺织业的发展12、我国对外反倾销的问题分析13、中国纺织品出口欧盟遭遇的贸易壁垒给我们的启示14、国际贸易体制中的反倾销措施和中国企业16、国际贸易中动植物卫生检疫对我国畜产品出口的影响17、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影响的调查18、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19、我国农业产品如何面对出口绿色壁垒20、中国对外贸易中遭遇的专利壁垒及对策1、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品对策2、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3、社会责任标准对中国对外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4、我国外贸出口品牌战略的实施与研究5、某某某地区纺织品服装企业如何开拓欧洲市场6、当前我国纺织品贸易面对的贸易壁垒及营销对策分析7、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机电行业出口的影响及对策8、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案例分析9、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际营销10、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途径11、某某某地区服装贴牌出口的利弊分析12、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13、加强我国自主出口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设14、某某某地区民营中小型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探析15、网络营销的应用问题研究1、海运提单法律问题研究2、浅谈涉外经济合同中的法律适用

  3、国际贸易中风险的防范4、国际买卖合同中的欺诈与防范5、论信用证中的软条款及自我防范措施6、论出口结汇风险的防范7、信用证的诈骗及防范9、出口骗税问题的剖析10、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退税问题11、中国如何利用wto成员国地位防止别国滥用反倾销12、出口退税政策的合理性分析13、《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研究14、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若干法律问题15、国际贸易支付的法律问题16、信用证付款的若干法律问题17、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预期违约问题18、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根本违约问题19、国际货物买卖中的合同成立与合同效力问题20、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贸易惯例研究21、国际货物买卖中的保险问题

篇四: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nèizài)动力仍然(réngrán)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但也应看到,经济运行仍然面临(miànlíng)许多困难因素,一些长期性的矛盾和问题还需要通过深层次的改革和调整来加以解决。

  〔一〕外部(wàibù)条件分析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zēngzhǎng)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在各国开出的“强力药方〞作用下,全球经济出现大病初愈迹象。美国经济在经历了前几个季度的衰退后初露增长曙光。世界各大主要经济体均出现不同程度增长。美、欧、日等主要经济体开场出现复苏迹象,但目前仍面临失业率飙升、财政赤字剧增和消费不振等诸多挑战,经济刺激方案也将收缩或陆续退出,经济全面复苏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二〕内部条件分析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其次,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信心增加,有利于刺激本轮消费晋级。但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增收困难情况下,同时受将来支出和消费习惯等多重因素制约,我国消费增长难以持续保持在一个较高的程度上。2、国内投资增长具备潜力,但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我国的国内投资增长具备一定的潜力,主要表如今: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开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宏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但目前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3、稳定出口政策成效明显,但外贸形势不容乐观首先,近期人民币升值压力有所上升,美元出现较大幅度贬值。美元中长期弱势格局难以根本改变,而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外汇储藏和宏大的贸易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近期有所上升,不利于中国出口上升。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成为最大的受害国。中国将来要想重现出口20%、30%及以上的持续高速增长场面已不太现实。4、工业增长条件充足,但构造调整难度很大一方面,工业经济增速开展条件充足: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惯性仍然存在;公司治理和管理程度的改善;消费晋级步伐的不断加快,投资较快增长的态势将增大对制造业产品的需求。另一方面,工业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产能过剩这一中国经济的顽疾。前几年出口的指数型增长,吸收了我国不断产生的过剩产能。5、财政和金融(jīnróng)环境良好,但通胀预期逐渐显现相关(xiāngguān)链接:2022年值得(zhídé)关注的几个问题〔一〕通胀(tōnɡzhànɡ)问题〔二〕房地产问题(wèntí)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2022年前三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9%。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

  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解决房地产“泡沫化〞的政策取向:一是关注和控制楼市中虚拟资产因素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二是实在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建立;三是鼓励居民从投资实体经济中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四是运用税收、金融等手段,抑制投资性住房需求。

  〔三〕构造调整问题1、以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为打破口当前构造调整的关键,就是要从最终消费需求入手。第一,要抓紧国民收入分配构造的调整,形成合理的居民收入分配机制。坚持市场化方向,创新消费要素按奉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建立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的保障机制;通过对低收入群体加薪,进步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第二,要尽快进步国民的社会保障程度,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财政要更快地向公共财政转型;不断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农村居民的不确定性。第三,要改革现有的城乡分割的二元分配机制。制定可以调动城市政府主动接纳农民进城的积极性的公共政策;积极建立进城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公共效劳制度;建立失地农民的补偿制度。2、全面加大产业构造调整力度第一,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完善市场机制上;通过设立设备规模、能耗、污染物排放等技术性指标作为市场准入门槛。第二,加快提升技术进步奉献率。各级财政应及时将政策支持重点转移到调构造方面来。〔四〕战略性新兴产业问题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科学、生物医药、信息网络、海洋工程和地质勘探七大行业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开展条件。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取向是:第一,加快制订和施行产业振兴开展规划。第二,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第三,鼓励企业扩展投资主体且引入风险投资。第四,培育重点产业的新增长点。

  内容总结

  (1)2022年,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仍然较强,经济仍具备实现平稳快速增长的有利条件(2)〔一〕外部条件分析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外部环境有所改善,但外部需求恢复增长需要较长时期(3)〔二〕内部条件分析

  1、国内消费市场拓展空间广阔,但难度增大国内消费市场仍有很大的潜力:首先,农村消费市场将会迅速启动并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4)宏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

篇五: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宏观经济及市场展望

  随着新冠肺炎疫苗接种加速和口服特效药上市,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有望明显减弱。2022年,全球将真正进入“后疫情时代”:发达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将逐渐退出,全球通胀水平有望高位回落;中国经济在政策偏暖的托底作用下,仍将维持在合理增长水平;主要市场震荡之后回归平稳,大起大落的可能性不大。总体而言,2022年将是“吐故纳新”的关键之年,疫情的阴霾将逐渐消散,新旧动能将迎来转换,新业态、新结构和新增长点有望持续蓄势聚力。

  全球经济:疫退胀消

  疫苗接种加快与特效药上市,全球疫情将可能逐步消退。目前大部分发达经济体的疫苗接种率已达70%以上,新兴经济体也已普遍达到40%左右;国内外知名药企已加快研发新冠肺炎特效药,并陆续开展临床试验,预计将在2022年大规模投产。在有效疫苗和口服特效药的共同防护下,新冠肺炎病毒的传染性将得到明显控制,全球疫情大概率将趋于缓解。近期出现的奥密克戎新毒株比德尔塔变种病毒传染性更强,但似乎毒性更弱。由于疫苗和特效药在全球的普及需要一个

  1

  过程,疫情局部蔓延、散发的趋势短期内仍会持续,但市场和民众对于疫情的恐慌情绪将明显下降,预期2022年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可能会逐步放开疫情管控措施,这将有利于人员和货物的正常流通及全球供应链的修复。

  发达经济体宽松货币政策将稳步退出。一方面,美联储宽松政策加速退出。美联储2021年11月议息会议正式启动taper,2021年12月议息会议加速taper并放弃“暂时性通胀说”。预计到2022年3月,量化宽松将结束。在taper结束之后,美联储可能适时启动加息进程,2022年内可能加息三次。具体是否加息以及何时加息,届时将视美国的通胀和就业情况而定。另一方面,欧洲央行暂时不会退出宽松政策,但也难以加码。尽管当前欧元区通胀水平仍在高位,但如果增长势头不急剧放大,并不会对欧央行的货币政策构成太大压力。欧洲央行利率决议强调,要在中期内将通胀稳定在2%的目标水平,仍需要货币宽松政策,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表示,因为不确定性因素太多,倾向不做长期承诺,并重申2022年升息的可能性不大。不过她也指出,一旦升息条件获得满足,也会毫不犹豫采取行动。

  欧美财政刺激政策退出方向明确。美国抗疫纾困支出减少,财政赤字将边际下降。随着疫情逐渐消退,前期推出的

  2

  大规模财政刺激政策也将随之退出。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2022财年,美国财政赤字将降至1.15万亿美元,2023~2025财年将降至1万亿美元以下。预计2022年美国与疫情相关的抗疫纾困支出将减少。欧盟仍将维持必要的财政支出,但不会再加码。随着欧元区经济从疫情引发的衰退中复苏,赤字和公共债务随之出现下降。2022年,欧盟将重点关注经济复苏、增加就业、绿色转型和数字化建设等。据欧盟委员会预测,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政府逐步退出经济刺激措施,有助于将2022年和2023年欧元区的总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分别降至3.9%和2.4%。而欧元区与美国经济复苏节奏不一致,预计欧盟财政刺激政策退出的节奏偏慢。

  全球高通胀有望退潮。一是全球流动性拐点出现。随着美联储宣布2021年11月起开始实施taper,全球流动性拐点形成的重要边际变化已经出现。美联储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将不断减少,市场资金将不再廉价,全球资产估值将面临重估。二是疫情影响减弱,供应链得到修复。随着疫苗的逐步普及和特效药的出现,全球疫情的影响将减弱,管控措施放松,全球供应链将得以恢复,因供需错配导致的高通胀压力将明显减轻。三是欧美经济恢复较弱,需求整体难有明显回升。随着各国宽松政策陆续退出,海外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增速大概率在2021年三季度至2022年底将继续放缓,针对居

  3

  民的现金补贴也将逐步取消,补贴对消费需求的支撑作用减弱,也有利于缓解通胀压力。

  全球经济复苏面临的主要风险点。一是新兴经济体存在被动加息的倾向。为应对国内通胀及美联储货币政策退出的影响,一些新兴经济体从2021年初起陆续开始大规模加息。但加息会抑制实体经济的发展,降低企业的生产力,并拖累经济复苏。二是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会对新兴经济体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伴随美联储加息、美元升值,通常会刺激美元从新兴市场国家回流,或对新兴市场形成较大冲击,引起资本市场动荡、汇率贬值,甚至引发主权债务危机。三是由于全球各国抗疫进程、疫苗普及度的差异,局部地区疫情不确定性依然存在。疫苗仍是防控的最有效手段,但医疗基础设施薄弱、运输和储存能力较差等因素导致低收入国家疫苗接种进展落后于全球其他国家。边境开放时间差也将影响全球供应链修复进程。

  中国经济:政暖经稳

  中国经济复苏动能有所减弱。目前,房地产投资处于景气下行区间。房地产调控总基调不变,并将进行执行纠偏和模式探索,支持居民刚需和房企正常的开发、并购及相应的

  4

  融资需求。由于行业处于景气下行区间,预计202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可能回落至1.5%左右。一方面,土地成交弱势不会改变。房企依然面临信用风险,扩张负债的幅度受限,且当前行业环境也已与扩张圈地时期不同,房企对未来市场的预期、扩大开发的能力和意愿均相对下降,体现为拿地行为趋于谨慎,更加注重稳健经营。另一方面,房屋开工量不会出现明显反弹。房企虽然有加快开工促进回款的动力,但2021年土地出让节奏延后、降温明显,将对2022年可供开发项目造成硬性约束,新开工面积可能负增,进而将限制施工及建安投资的增长空间。长租房和保障房开工有望提速,对开发投资回落有缓冲作用,但不足以扭转其下行态势。

  出口增速将边际放缓。2022年全球疫情稳定后,我国出口“补缺效应”和“低基数效应”或将同步减弱,海外需求也可能走弱。但出口整体良好的形势仍会延续一段时期,边际放缓趋势可能逐渐形成。从出口量看,预计海外市场耐用品、消费品以及防疫物资等出口将减少,部分订单会回流到其他国家。从价格看,中国出口周期与ppi周期大致同步,出口和ppi类似,目前整体在顶部区域,2022年上半年开始会有明显下行压力,价格对出口的贡献度也将逐步减弱。进口仍将维持较稳定的增速水平。在进口价格方面,受大宗商品价格高位回落的影响,价格因素对进口的支撑作用将逐步减弱;

篇六: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2022国内经济形势情况分析论文

  2022国内经济形势论文篇一当前国内经济形势对国内油田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生产经营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相继在发生着变化,诸如国内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国际油价居高不下、欧债危机对市场的整体影响等,这种国内外经济形势,对于我国油田今后的开展来讲,既是一场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次比较大的挑战。为促使我国油田生产能更好地适应当前这种经济形势,继续为我国各项经济建设继续做出奉献,我国各油田生产企业必须充分依托当今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促使其储量、产量尽可能地持续稳定。

  关键词:国内经济形势油田生产机遇和挑战探讨

  一、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正如上面所提到的,我国通过二、三十年时间的改革开放,已经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为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这对于当前我国油田的勘探、开采或者油气生产等方面来讲,都是一次难得的历史开展机遇;但也正如上面所讲到的,我国虽然在油田气田勘探或者开发方面,都已经获得了巨大的开展,为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开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但由于石油、天然气是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毕竟是有限的,所以近年来我国很多油田,特别是东部地区的老油田,面临着产量急剧下降的趋势,再石油开采过程中不可防止地对生态环境所带来的那些诸如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以及较干旱地区的土地荒漠化等等环境问题,都给我国当前油田的进一

  步持续开展带来严峻的挑战。所以当前这种境界形势下对于我国油田的开展来讲,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总的来看,当前我国油田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我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开展,促使石油的需求量也在快速持续增加。这可以极大地刺激我国油田的勘探和开采,对于石油的生产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开展机遇,但从石油需求的方面来讲,由于受到种种因素制约,对于我国当前以及未来油田的开展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和巨大的挑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开展取得了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效果——每年以百分之九的平均速度在快速而持续开展着;由于经济的快速开展,促使石油需求量也在快速增加(在2022年,我国石油需求量为3.96某108吨,而该年我国石油生产量仅为1.9某108吨),这个缺口只能靠进口石油来解决,这个巨大的缺口(2某108吨)创造了百分之五十以上这个我国以外石油的高依存度。这对于我国的油田生产以至我国今后的经济稳定开展都是一个很大的压力和挑战。

  受到石油所固有的性质及其他因素的制约,今后我国油田不管是储量还是开采量其增长幅度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新勘探的油田其储量的品位也不高。进行油田开发的条件和根底就是有关石油储量和品位的上下。从石油储量来看,我国的石油资源是丰富的,而且从勘探这个方面来看,我国油田大多处于中等成熟这个开发阶段,而且我国还有很多油田尚未被发现(诸如西部地区和近海海域),其探明储量还在持续增长,所有这些都是今后我国油田持续开展的一个难得机遇;但如果从人均占有可采油田储量来看,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百分之十八;而且受到勘探技术以及地质条件的制约,今后不仅石油储量难以有更大的增长,而且新增的那些油田其石油储量的品位也在不断降低,所有这些,都给我国今后油田的持续开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较长时间的油气生产所产生的影响。经过较长时期的勘探和开采,在油气资源方面积累率很多有关勘探和开采的技术经验,这对于今后我国在西部和近海海域进行油气勘探、建设大油田来继续为我国经济开展做出奉献是有利的,给我国油田的进一步开展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但也正是较长时期的油气勘探和开采,同时也导致了我国的主力老油田出现产量降低和那些已经开发的油田相继进入高采出和高含水的中晚期阶段。面对这种状况,即使今后对油田新区大力勘探、油田老区大力挖掘,也很难促使国内原油到达顶峰生产更不用说较长时期维持稳产高产状态了,因此面对快速增长的国民经济,当前我国油田生产状况已经很难满足其所需求的石油了,这种经济开展形势无形之中就给我国油田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

  此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开展,对能源的需求量也日益增多。当前世界经济开展所依赖的能源还是石油这种常规能源;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其储量极其有限、分布极不均匀,世界主要石油生产区由于政治局势的不稳定,致使世界油价居高不下;再加上近年来出现的欧债危机对整个市场的冲击等等,所有这些都使我国今后油田的生产面临着一个严峻考验。二、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油田应采取的有效对策

  为了促使我国今后经济开展能够持续快速开展,为了保证我国国内油田在原油、天然气生产方面能继续对我国快速开展的经济做出有力的支持,我们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坚持走可持续开展道路大力开展有关油田的开发技术,努力开发新能源,早日找到新的石油替代品。

  (一)立足于自主,充分挖掘国内油田储量和产量

  促使高含水油田有关原油采收率的持续增长。这是我国在当前这种经济形势下进行油田开发时所应执行的最主要任务。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经过建国后到如今这么多年的开采,对于我国那些已经开发的油田,特别是

  东部地区的主力油田,早已深度开发的那种高采出程度和高含水的阶段了;但也正是这些老油田,全国原油生产量的百分之七十,依然是它们所生产的。因此在这种形势下,一定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开放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来促使这些高含水的老油田,进一步提高它们的原油生产量,从而在较大程度上保障我国高速开展的经济对石油需求量的日益增长。

  (二)走出国门,参与国外油气田市场竞争,以扩大我国能源资源占有量

  我国周边有很多国家,诸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等,它们都有极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可以充分我们的资金、技术优势,跟他们合作开发油气资源,从而促使我国油气资源生产量的增加和进口渠道的多元化,保证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开展。

  (三)寻找石油替代品,开发新能源

  众所周知,油气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储量再大,终有一天也会被我们人类消耗完的;此外,油气资源在使用过程中会对我们周围环境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例如温室效应、光化学烟雾等等,所以本着生态、经济、社会的持续开展出发,我国必须充分利用现有的先进技术条件,努力开发新能源,努力寻找新的油气资源替代品,以保障我国各项事业的持续开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当前这种经济形势,对于我国油田的开展,既是一个难得的开展机遇,同时也带来极大的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这场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在这个根底上,充分依托国内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我国油田进行高效地开发,让我国油田的采收率不断提高,

  尽可能地保持我国油田生产的持续稳定,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最有力的支持。

篇七: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国际国内外形势分析论文国际热点问题2022论文

  2022国内外形势论文篇1浅谈世界形势的变化

  摘要:近年来国际局势发生了新世纪以来最深刻的变化。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触底反弹,开始转暖;国际力量对比日趋均势;多极化步伐加快;和平、发展、合作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旋律。二十国峰会与金砖国家在其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关键词:国际局势世界经济世界形势

  一、金砖国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将收缩1.6%,但新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体经济将增长1.5%。当然,经济复苏中“金砖四国”特别是中国、印度功不可没。美国作为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已渐显颓势;“金砖四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超过了50%;亚洲经济已快速回升。据报道,2022年第二季度,四个亚洲新经济体(中国、印尼、韩国和新加坡)gdp的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这支经济力量已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的重要引擎。

  2022年11月,20国集团会议在首尔举行,南非在此次会议上申请加入“金砖四国”。2022年12月,中国作为“金砖四国”合作机制轮值主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一致商定,吸收南非作为正式成员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四国”变成“金砖五国”。

  “金砖五国”概念提出及其合作机制产生,是“金砖五国”等新兴经济体实力壮大并伴随全球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产物。中国经济快速追赶和相对体量增长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在这个历史性转变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

  地位。中国经济地位举足轻重,中国体制转型尚在深化推进之中,决定了中国对金砖国合作具有特殊影响力,也决定了中国相关政策方针和影响方式具有较大可塑性。

  二、从二十国集团到“两国集团”。

  1.二十国集团在金融危机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22年9月,二十国集团第三次金融峰会上,奥巴马和其他与会领导人认为,从现在开始,二十国集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将成为协调全球经济政策的一个基本平台。英国首相布朗表示,旧的国际经济合作体系已经结束,新的经济合作体系则从现在开始。二十国集团可以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另外,美国放软身段,强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同意在国际金融机构改革中做出适当让步。有鉴于此,此次金融危机催生了世界经济新秩序。世行行长佐利克称,单极世界已经落幕,美国再也不能靠美元主宰一切,欧元和中国的人民币将会成为候选的储备货币。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力量明显下降,已不能再为所欲为。目前看来,虽然一些发达国家经济开始复苏,但基础不稳固,动力不足,全球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

  其主要原因,一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元凶美国,国内金融市场仍然起伏不定,许多银行将相继倒闭;股市、房市一再波动,华尔街已失去昔日的辉煌。如美国再大量印制美元,继续使美元贬值,让世界为之买单,必将使多国严重受损,从而引起国际金融市场的更大波动。美国只能吞下金融自由化和经济虚拟化带来的苦果。二是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日甚,正对全球经济复苏形成严重伤害。g20峰会一再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但发达国家仍我行我素,采取一系列贸易壁垒措施,损害国际贸易自由化。三是全球失业率猛增,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失业大军。另外,发展模式成了国

  际社会讨论的热门话题。金融危机已动摇美式发展模式。人们更倾向于发展模式多样化。比如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真研究中国发展模式。国际社会有人认为,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北京共识”可能会最终替代声名狼藉的“华盛顿共识”。

  2.中国国际影响日增,“g2”概念的提出。

  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大增。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国政府迅速、果断地采取了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等一系列措施,很快扭转了经济增速下滑态势,回升向好的趋势得到巩固。

  在此情况下,中国在解决国际金融危机方面稳住了世界市场,并为亚洲、欧洲和美国新近出现的复苏做出了贡献。奥巴马称赞中国是国际社会强大、繁荣和成功的一员。国际金融协会理事长查尔斯达拉雷认为,在二十国集团中,中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领导作用。首先,中国已证明其在刺激经济改革方面取得的成功。这是过去一年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其次,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发言,世界都会聆听。鉴此,世界银行副行长詹姆斯亚当斯说,中国已“成为国际舞台上一个关键因素”;美国前驻华大使尚慕杰表示,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实体的中国现在是发展中国家的楷模。中国现在不仅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在世界外交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3.当前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1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并未结束。虽然美、欧出现经济复苏,中国经济也已转暖,但不测因素很多。比如,中国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一些深层次矛盾特别是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西方发达国家问题更多,麻烦成堆,压力更大。因此,局势不容乐观,不可掉以轻心。

  ○2国际多种力量制约中国。美国担心中国势力扩大,由“水龙”变成“火龙”(美国前副国务卿佐利克语),挑战美国。2022年中国的国庆阅兵“深深碰触到了美国人的敏感神经”;中国模式的成功更使美大为不快,故通过经贸、科技、气候、安全等方面遏制中国;欧盟更担心中美“两国集团”(g2)共管,极力诋毁中国。日本也冷眼旁观,很不舒服。

  ○3周边环境不稳定因素增加。周边诸国正进入动荡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各国经济普遍大幅下滑,社会矛盾激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政府更迭频繁,特别是日本发生“政治地震”,自民党下野,民主党上台。各国经济虽有复苏,但仍充满变数;朝核六方会谈受阻;南海争端加剧;塔利班和基地组织等极端势力异常活跃,恶性恐怖事件频仍,给我国西北边陲的正常生活秩序带来负面影响。另外,中国是世界上被几个核大国包围的惟一国家,美国军事战略东移和向台湾出售武器,使中国隐藏安全危机。

  2022国内外形势论文篇2谈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的影响

  一、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分析

  (一)世界经济增长整体放缓,复苏陷入停滞,但出现全球性二次衰退的可能性较小。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十分“脆弱”:发达国家深受债务问题和财政紧缩的困扰,失业率显著高于危机前的平均水平,经济复苏动力明显不足;新兴市场国家实施的紧缩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经济增速呈现普遍回落态势。全球金融状况恶化,增长前景黯淡,下行风险加剧。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将增长3.25%,与2022年9月《世界经济展望》相比,下调了0.75个百分点。但只要美国经济不受到较大冲击,就不太可能出现全球性二次衰退。

  (二)美国经济将继续缓慢复苏,经济增长可能出现反复。近来,美国失业率回落至9%以下、初次申领失业救济人数持续下降以及纽约和费城制造业指数大幅回升等迹象表明,美国经济活力有所恢复,经济二次衰退的风险在逐渐减小。然而,这没有改变美国经济复苏缓慢的实质:虽然短期因素能使就业状况短暂改善,却不能使美国经济摆脱无就业复苏的窘境。而且,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技术创新处于低谷,且难以在短期内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经济将在2022年以至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维持低速增长。

  (三)欧债危机持续恶化并开始蔓延,欧元区经济二次衰退已成定局。2022年欧洲主权债务问题持续发酵,严重打击了投资者信心,使世界经济形势变得更为复杂,不确定性增大。2022年欧债问题将会进一步恶化。随着欧债危机向核心国家蔓延,2022年的欧洲金融币场不稳定情况将加剧,信贷条件也将变得更加严苛,整个欧元区信用评级都将面临被下调的风险,消费、投资和出口等所有拉动经济增长的要素均将受到严重影响,欧元区整体经济二次衰退已不可避免。

  (四)日本经济增长将有所反弹,但低于预期。2022年日本经济将在灾后重建的拉动效应下结束衰退,实现反弹,但力度低于预期。一方面全球经济进一步放缓和日元持续升值将导致日本外需疲软;另一方面日本国内电力供应紧张、震后重建预算缺乏财源以及金融市场的“流动性陷阱”导致超宽松货币政策失灵,也将使日本经济前景不容乐观。

  (五)新兴经济体增速继续放缓,一些国家经济快速下滑风险加大。2022年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明显快于发达经济体,但也面临一系列风险:一是国际上货币流动性极其宽松,大量热钱流入部分抵消了新兴经济体货币政策紧缩对控制物价的作用,加上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处于高位,

  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二是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普遍趋于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步显现,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将呈放缓态势。在全球经济放缓导致外需下降以及前期宏观经济政策连续紧缩的双重影响下,2022年新兴经济体增速将继续放缓,呈现普遍回落的态势,一些国家经济快速下滑风险加大。

  (六)全球通胀水平可能再次回升。2022年初,由于全球需求疲软,商品价格普遍下降。但石油价格依然保持坚挺,这主要是由供给情况所致。2022年下半年,随需求减弱,商品价格趋稳或下降,全球消费者价格膨胀得到缓解。在先进经济体,由于经济十分疲软,通胀预期得到良好控制。进入2022年,随着全球经济下行风险的加大,各国央行政策目标将更多向保增长方向倾斜,在财政政策施展空间已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只能进一步放宽货币政策,全球通胀水平可能再次回升。这些措施无疑将使全球流动性存在进一步泛滥的可能,且一旦美国经济在2022年出现反复,美联储将启动qe3,全球大宗商品无疑将迎来新一轮的上涨过程,本已出现缓解迹象的全球通胀水平将再次上升。

  (七)国际金融市场错综复杂。2022年国际金融市场在世界经济风云急速变化中出现大起大落,市场心态也随之变化,反复无常,不仅对世界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且也造成了比预期更加悲观的恐慌状态。然而,无论市场如何变动,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金融制度至今尚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市场稳定的核心因素也没有发生变化。2022年的金融市场将面临更为复杂的局面。一方面2022年错综复杂的形势将继续影响2022年金融市场的运行;另一方面2022年世界将会面临新挑战、新危机。综合考虑当前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预计2022年国际金融市场风险将会进一步加大,金融风险的存量将会演变和激化,甚至可能转变为新型的金融危机。

  二、国际经济形势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国际新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一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出现新变化,新兴产业成为各国发展重点,呈现出产业链高端共同投资、联合开发的国际合作新趋势,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我国可以抢抓机遇,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二是可能实现的弹性人民币汇率机制,将有利于扩大进口。在“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时,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改革空间较大,可能实现更大弹性的汇率机制,降低贸易顺差以及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战略出现新变化。加强了金融监管,从重视虚拟经济向重视实体经济转变,从重视传统产业向重视新兴产业转变,将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带来更多的机会。

  (二)国际新形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一是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复苏停滞,下行风险加剧。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强劲的同时,也出现了过热的迹象。发达经济体的复苏仍十分疲弱,产能继续过剩,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权债务危机开始蔓延,将使得我国面临更加严峻的外部环境;

  二是外需下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出口面临挑战。全球经济放缓必然使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从而加大我国与贸易伙伴的摩擦,而且有从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扩散的趋势;

  三是全球金融市场的波动仍然剧烈,欧元风险加剧,欧元危机迫在眉睫。投资品尤其是黄金价格涨跌诡异,石油价格高涨,投机风险兴风作浪,将给全国带来更大的金融风险。国际热钱回流可能加大外汇储备过快增长,世界主要经济体可能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了全球的流动性,推

  高了资产价格,人民币升值预期比较强烈,这给我国宏观调控带来巨大压力;

  四是国际原油价格持续走高,企业成本上升,这将给我国的企业生产方面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篇八: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新核算体系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要求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统计部门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武器加快建立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适应的现代统计调查体系现代统计核算体系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更加坚强的统计保障

  2022年国民经济核算小论文3篇

  __处于世界经济大形势之下,所以为了更加完善的认识__居民消费的现状及其存在问题,我们通过居民消费水平的国际比较、支出法核算的三大需求对gdp的影响等分为三个方面分析__居民消费问题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法。

  [_统计年鉴》____―____年的数据后,分析__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的差距(见下图)。

  ____―____年各国gdp比较从gdp数值方面分析,__gdp的总体走势是上升的,但是同经济大国美国同期比较,虽然在增长幅度上占优势,但是总数值仍有极大的差距需要跨越;不可否认的是__仍是全世界gdp强国,尤其在____年经济危机的时候,在世界平均gdp负值的情况下,我国仍然保持了92%的同期增长率。由上图可以看出,__的gdp的发展情况与世界各国相比较仍处于比较靠前的位置,我国____年gdp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经济体。而且通过gdp增长率分析可以看出,__gdp在____年到____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阶段,但是,我们不得不理智地看待这个问题,自____年开始,__的gdp增长率开始下跌,虽然与其他国家相比仍处于优势,但是我们应当正视问题,从中找出原因来。我国想要继续扩大gdp,加速国内经济发展,改善居民生活质量,就要从宏观的方面看待这件事情。受金融危机冲击,美欧发达国家消费需求大幅下降,直接影响到__的出口增长,__经济增长转向国内投资与消费需求的支撑,国际社会更对__消费需求寄予厚望。与此同时,__人均gdp正式迈入3000_6000

  美元阶段,这也成为推动社会、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因素。但是,如何转型为以内需为主导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仍需借鉴有关国家扩大消费的政策经验与教训,厘清各种认识误区和政策取向。所以,居民消费低已经成为__不容忽视的问题所在,以下,我们就从不同方面分析居民消费问题。

  1居民最终消费占gdp比重我国居民消费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国际对比分析显示,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增速较慢、消费能力较弱,消费结构有待优化升级。____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为353%,不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而且,比较突出的问题是,我国居民消费规模较小、增长缓慢。我国居民消费支出总量在世界的位次要低于gdp总量的国际地位,增速要慢于gdp的增速。自____年以来,各国的居民最终消费率平均水平一直保持在55%_57%,美国的最终消费率则保持在60%以上,并在____年后上升至70%以上;与__同处亚洲地区的日本,其居民最终消费率也保持在50%_70%的水平。而__的居民最终消费率则始终处于低迷水平,长期停留在50%以下,并自____年起降至40%以下。__居民消费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而且其发展趋势也与其他国家相左。各国居民消费率均保持平稳甚至小幅上升的态势,整体居民消费率也保持平稳;而__居民消费率水平则从____年起步入下降通道。与发达国家相比,__居民消费呈现出水平低,同时发展趋势向下的特征。2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__的gdp即使已成为世界第四,但我国人口众多,普遍收入不高,且巨大的

  收入差距是众所周知的一个严重问题,所以有效市场规模也就大打折扣。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收入差距对需求的影响引起了我国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收入差距是影响市场需求规模的重要因素。

  在最终分配中,居民消费倾向低、储蓄倾向高的现象十分明显。经过收入再分配以后,____年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比重为594%,但仍低于主要发达国家。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我国居民消费和储蓄比重分别为644%和356%,而主要发达国家居民消费占可支配收入比重在80%以上,美英等国家更是达到了95%的消费比重,差距十分明显。

  各阶层之间、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抑制消费支出。由前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分析可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对居民消费的增长也有极大的影响。

  3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和拉动现阶段我国的收入分配机制也存在着较大的问题,__的收入差距已经扩大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城乡之间的一道道资金、市场、技术、劳动力等壁垒,阻碍了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交流,并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方面,农产品市场难以扩张,农业生产难以持续增长,农民收入的增加受到严重影响;另一方面,农村消费品市场与城市消费品市场的等级在不断拉大,农村需求结构得不到提升,必然影响与需求有关的供给结构。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和拉动的中美比较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对gdp增长的拉动(百分点)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gdp年均增长率%__39____8021004604602401170美国80702980-980240100-030320

  如上表所示,在初次分配方面,劳动者所得偏低、企业所得偏高的问题比较突出。____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的比重为417%,明显低于发达国家,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在50%_57%。营业盈余占gdp比重为296%,明显高于主要发达国家;固定资产折旧比重为15%,低于日本,高于美国、英国、法国;生产税净额比重为136%,低于韩国,高于美国、日本、英国和德国。且由上表可明显看出,我国与美国的最终消费所占gdp比重仍有相当大的差距。

  4结论综合分析来看,制约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很多,既有经济发展水平因素,也有发展战略因素;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体制和机制因素。应注重短期刺激和长期调整政策相结合,通过提高居民收入、调整消费结构、加大民生工程投资力度以及改革分配机制、缩小收入差距、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等综合措施,充分挖掘我国居民消费潜力,提高居民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推进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跨越性转变。参考文献:[1]魏国强、浅析目前城乡居民消费行为[j].___统计,____(6)[2]余芳东、扩大我国居民消费潜力的国际比较研究[j].统计研究,____(6)[3]陈卫东、居民消费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__的启示[j].金融发展评论,____(7)[4]刘海燕、扩大居民消费的财政制度探讨[j].__市场,____(16)[5]项婉玉、我国居民消费与gdp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j].__市场,

  ____(29)摘要将森林核算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目的是在传统经济核算中对森

  林的处理方法加以扩展,对森林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做更加全面的整体评价。

  关键词森林综合核算在支撑当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和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极为重要、艰巨和迫切的任务。因此,必须及时开展森林价值及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客观地评价,林业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所做出的贡献,准确地反映森林资源的变化和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影响,反映森林资源对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力,为国家制定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将森林核算结果纳入国民经济核算,目的是在传统经济核算中对森林的处理方法加以扩展,对森林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做更加全面的整体评价。森林综合核算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第一是要对森林自身的价值进行核算,要将其包含在国民财富之中,第二是要对森林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即森林的产出进行综合核算,并尝试与国内生产总值衔接起来。一、森林总价值与国民财富森林是一个国家所拥有自然资源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核算森林的总价值即森林的存量价值,并将其纳入国民财富。1.森林总价值核算原则上,森林总价值应该是森林所具有的全部功能的价值,包括提供物

  质产品的功能价值和提供生态服务的功能价值。但是,从目前核算所能够实现的程度看,森林存量价值主要是指林地和林木价值总和。

  2.森林总价值对国民财富总量的调整现有国民经济核算中,国民财富的核算对象是各种所有权确定、可以为其所有者在目前以及一定时期内带来经济收益的经济资产,其中包括各时期生产活动产出成果被积累起来形成的生产资产,以及一部分符合经济资产定义的非生产资产;而且,核算中以市场价格作为财富的基本估价原则,核算的是各种资产的市场价值。就森林主题而言,上述基本原则会在两个方面导致无法在国民财富中体现森林的重要性。第一,从内容而言,一般来说,人工林属于生产资产,可以包括在国民财富核算范围内,但天然林却有可能因为不符合经济资产的定义而被排除在国民财富范畴之外,即使包括在其中,也会仅仅作为非生产资产,与作为生产资产的森林割裂开来;第二,从估价方法而言,侧重于经济价值的估价原则无法体现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因此,要在国民财富核算中显示森林的重要性,需要在核算方法上做以下改进:第一,扩展核算范围,使之包括所有森林;第二,将属于生产资产的森林和属于非生产资产的森林合并在一起,创建完整的森林资产概念;第三,延伸经济价值,使之包括森林的生态功能价值。二、森林产出与国内生产总值森林功能的实现在于它为人类和经济体系提供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产出,特别是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本项目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并定义了森林产出概念,并尝试将其与反映国民经济最终产出的国内生产总值衔接起来。1.森林产出的定义

  森林产出是指依托森林和林木形成的产出,主要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是为国民经济提供的森林物质产品,二是为社会提供的森林生态服务。

篇九: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关于制度经济学论文

  作为的重要分支之一,制度经济学的内容繁杂、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多元、学习和研究者难以从总体上把握和理解,因此,进一步理清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目的和一般理论框架,对于制度经济学的完善和创新很有必要。下面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制度经济学,供大家参考。

  [摘要]国有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有赖于国有企业运行效率的提高。这应建立在国有企业实施了正确的产权的根底之上。通过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归属以及权责利边界、调整产权布局结构、推动产权交易市场日趋开展和成熟,增强国有企业自身的活力和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关键词]产权国有企业市场经济

  一、现代产权经济学的产权内涵

  产权这一概念,既是一个古老的范畴,更是一个现代的范畴。从亚当斯密开始,西方经济学家就没有间断过对它的研究。但是,直到20世纪60年代以前,“产权”都被当作已经存在的条件被排除于正统经济学以外。虽然所谓正统的经济学成认“产权”的重要性,但是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认为经济学的首要任务是研究资源配置问题,从而关于“产权”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经济学界的重视。

  20世纪60年代以后,以科斯为代表的一批新制度经济学家提出了他们的产权理论,引起不小的轰动,产权问题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产权究竟是什么呢?制度经济学家又是如何定义它的呢?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是:“产权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著名的产权经济学家阿尔钦所下的定义是:“产权是一个社会强制实施的选择一种经济品的使用的权利。”可以看出,以上两种定义是从权利的可选择性和权利的实施来定义产权的。另一位产权经济学家德姆塞茨从外部性的角度来定义产权,同时,他十分强调产权的功能和作用,他指出:“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就在于事实上它们能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时的合理预期。??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行事的权利。”“产权包括一个人或其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是界定人们如何受益及如何受损,因而谁必须向谁提供补偿以使他修正人们所采取的行动。”现代产权经济学的鼻祖科斯那么是从产权的社会属性的角度定义产权的。科斯指出:“人们通常认为,商人得到和利用的是实物(一亩土地或一吨化肥),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而不是行使一定行为的权力。但这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我们会说某人拥有土地,但土地所有者实际上拥有的是实施一定行为的权力。”菲吕博腾和配杰威齐的产权定义那么丰富和开展了科斯的产权定义,他们认为:“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确定了每个人相应于物的行为标准,都必须遵守他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或承当不遵守这种关系的本钱。因此,对共同体中通行的产权制度可以描述的,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每个人相对于稀缺资源使用时的地位的经济和。”这一定义,深刻揭示了产权这一范畴,是因主体的一定的行为而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对于科斯揭示的产权的行为性含义,该定义说明了产权主体行为的社会属性:这种关系不是单纯的人与物的关系,而是基于占有关系根底上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诺斯那么是从强调产权的排他性来定义产权的,他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种排他性权利。”施瓦茨的产权定义是:“产权不仅仅是对有形物的所有权,同时还包括人们有权行使市场投票方式的权利,行使行政特许权,履行契约的权利以及专利和著作权。”

  以上这些关于产权的定义说明,对产权的理解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某一方面、某一点,应该用全面的、的、的思维来审视产权。产权是多种权利的,这些权利相互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产权。所以,应该将其理解为一整套权利束。这一权利束的内容包括: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1)产权确定了经济活动中人们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一整套行为规那么。(2)一个完整的产权束包括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其中每一种权利还可以进一步细分。(3)产权并不是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的简单相加,而是产权范畴包括的各项权利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相对分布形态和产权内部各种权利之间的界限以及它们相互制约的关系。(4)产权不仅包括对有形物的权利,还包括对无形物的权利。(5)产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范畴,还是一个涉及到、社会道德等层面的综合范畴。

  二、国有企业回忆

  从我国国有企业的开展历程来看,的指导思想发生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提出打破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对国有企业进行放权、让利;第二次是进行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第三次是党的十六届通过的《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大力开展国有资本、资本、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可以说,只有第三次提出的关于产权的思想,才是触及到了问题的实质。

  接触问题的实质要花这么长的时间走这么长的路呢?关键是我们以来受传统的束缚,一直没有触及产权这个核心内容。因为一牵涉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到产权问题,马上就会到所有制问题,更会到姓“资”姓“社”的问题。但是客观经济规律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不按照规律办事情,必然会遭受损失。

  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传统的所有制理论,一般认为国有企业不仅是公有制企业,更是公有制的最高实现形式,国家独占产权绝对不能触动和削弱。因此,国有企业的一直局限于具体层面的。从解放之初的调整行政隶属关系到开放之后的放权让利,再到20世纪90年代的经营机制转换、猛抓科学管理,都没有触及到产权层面。2000年后,国家认识到国有企业产权的重要性,了很多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的政策和。可以说,从那时开始,国有企业进入到了实质性的阶段,是一个质的飞跃。十六届通过的《关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指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可以说,这次会议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正确方向,触动到了国有企业的实质。

  三、产权是国企的根本

  总结我国国有企业的教训,可以看出,国有企业要获得必须要解决产权问题,因为产权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底,其他的所有企业制度都是建立在产权制度上,应该说,有什么样的产权制度,关系绩效的好坏。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在谈到国有企业的时候,要把产权置于根底地位,而着重强调?新制度经济学产权理论给了我们一些有意义的启示。关于产权制度的效率,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制度的收益与本钱的比值就是产权制度的效率。不同的产权结构和产权安排,会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率,产权决定绩效。一个经济社会在不同的开展阶段上,或在同一时段的不同空间范围,可能存在效率悬殊的产权制度。因此,一个国家的经济开展潜力和实际绩效,不仅取决于其经济资源禀赋条件,也极大地依赖于其制度禀赋。”“张五常认为,社会的进步在于人们有可能认识和选择可以降低交易费用的产权制度和安排。衡量一个国家制度的优劣,要看其产权制度是否合理,以交易费用的上下为标准。交易费用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决定一个国家是富裕还是贫穷,是开展还是停滞。”

  正如新制度经济学认为的那样,产权制度的优劣决定了经济绩效的上下、决定了企业结构的效率、决定了鼓励约束机制的实施、决定了权责利关系的配置,等等。

  总的说来,应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产权应该是国有企业的根本或者叫做中心问题。中国的国有企业,绝对不可能绕开产权这一本质问题。与其回避问题多走弯路,何不昂首挺胸坦然面对?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四、国有企业产权的具体途径

  1.坚持市场化原那么。这里谈到的市场化原那么,是指以市场为配制产权的根本手段的产权配置方式,就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市场的作用而不是的决定来配置产权。从十四大正式提出建设市场经济,已经有十多年的了,市场作为配制资源的根底,已经在整个经济领域内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是具体到国有企业产权上,却差强人意。原因就是我们对经济规律的把握还不透彻,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将制度(也包括产权)

  看作是上层建筑,没有把它看作是一种经济资源。事实上,产权也是资源,是非常重要的经济资源。既然搞市场经济,就必须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发挥配置产权的根本作用。

  2.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允许鼓励不同投资主体、不同所有制经济之间的相互渗透,让国有企业的形式向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转变,形成一种利益相互交织的局面,从而增加企业活力。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有利于形成多种利益主体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企业治理机制,进一步解决国有企业中的委托代理问题,减少监督本钱、鼓励本钱和交易本钱。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有利于壮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和领域,提高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建立多元化的产权结构,有利于降低国有资本的投资风险,进一步促进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

  3.企业改组、联合、并购等都可以通过市场化的产权交易方式来实现。市场成为真正影响和推动企业开展的动力。讲到产权主体多元化、产权主体化、产权主体资本化,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它的实践途径。要实现以上三个措施,而然地就会引出产权交易的市场化这个问题。就目前的情况看,要想以较小的“交易本钱”促进产权,市场是最正确的选择。虽然市场会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缺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市场具有自动配置资源、引导资源向经济效益较好处流动的功能,从而实现产权配置的较高的经济效益。

  4.国有企业应有清晰的产权边界和行使权利的产权主体,并受到法律的保护。这一条是针对依然存在的国企政企不分的问题提出的。政企不分,是几十年来一直困扰国企的问题,根本原因,就是国有企业的产权不是的主体,一直受的控制。可以提出这样一条思路:使国有企业成为具有在法律上真正具有“人格”的主体,不得对企业的日常经营事务进行干预,的有关部门如只负责对国有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监督和审查。真正实现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别离,保证企业的活力和自主性。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5.国有企业的各种金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都可以作为经营性要素加以对待。符合条件的国有企业,可以进行增产评估,争取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这一点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种产权观念的革新。以前,产权仅仅是被理解为所有权,一谈到国企产权问题,人们很自然地想到国家所有权直至国家所有制上去。那是方案经济时代客观的经济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现在,我们建设的是有的市场经济,产权的内涵和外延也应该。产权,除了所有权之外,还应该包括收益权,如果不理解到并将其应用,那就叫不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情,会让国有资产遭受隐性的损失。

  6.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贯彻的力度。任何的成功实施,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条件。国有企业产权同样也需要较好的外部条件,这就是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针对国有企业产权的法律法规,既要有宏观层面上的、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法规,也要有微观层面上的法律法规。这里的法律法规必须注意要有实践上的操作性、目标上的针对性、内容上的时效性。

  7.必须立足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进行国有企业产权,目的是使国有企业提高经营效率、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好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的地位、维护好企业职工的福利、维护好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要做到这些,最终的落脚点都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资。只有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自身有实力,国有企业的总体目标才能实现。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总体说来,现在国有企业应该进入产权阶段,事实上,这些年来也是这么做的。只要实现了着实有效的产权,国有企业一定会迸发出强大的活力,更能在市场经济中显现出其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为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开展做出重大奉献。

  :

  [1]《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第3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1101页

  [2]a.阿尔钦:“产权:一个经典注释”、《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6页。

  [3]h.德姆塞茨:关于产权的理论,《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97页

  [4]r.科斯:企业、市场与法律。三联书店1990年版,第123页

  [5]e.g.菲吕博腾、s.配杰威齐:“产权与经济理论:近期文献的一个综述”、《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三联书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04页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6]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66页

  [7]转引自李会明:产权效率论。立信出版社,1995年版

  [8]马广奇:的产权理论与西方现代产权理论的比拟分析。云南财贸学院学报,xx(2)

  [9]吴易风:关于非国有化、民营化和私有化。当代经济研究,1999(10)

  [10]:所有制、治理结构及委托代理关系。经济研究,1996(6)[11]陈国恒:国有产权制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xx年版[12]关于完善市场经济假设干问题的决定。,xx-10-22:(1-2)

  [13]李炳炎:重新审视国有企业的理论根底与制度设计。搜狐,xx(11)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全社会的一个问题,也是困扰和高校的一个难题。文章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分析,从制度经济学视角探讨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原因对策制度均衡

  群众化全面推进以来,大学生就业渐入困境。自从高等院校扩招后,我国大学生就业率日趋下降,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因而受到社会、高校、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外表层次看,就业问题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用人单位选人条件苛刻等因素造成的,但从视角和开展观的思维审视就业问题,不难看出制度问题才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深层原因。

  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现状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据统计,xx年入学率到达了15%,xx-xx年分别到达了17%、19%、22%、25%、26.78%。这一方面为广阔青少年提供了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时机,为国家建设储藏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大学毕业生的数量短期急剧增加,接踵而来的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xx年高校毕业生达280万,比xx年增加68万,增幅32%。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积累下来的毕业生,国有企业下岗工人的再就业以及农村富裕劳动力的转移,大学生就业现状异常严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二、形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制度根源

  (一)、制度经济学的一般理论

  制度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双向关系,它既研究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制度和制度集,又研究这些制度和制度集实施后对经济生活的影响。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是由人制定的、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的规那么。制度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就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规那么,包括习惯、内化规那么、礼貌和习俗、正式化规那么等。外在制度是靠行动和必要的惩罚自上而下强加于社会之上的各种规那么,这些规那么形成了一个层级结构,其中,最高层级的规那么统率着所有低级规那么。程序性规那么是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的黏合剂,把两者结合为一体。一个社会的制度框架必须以内在制度为根底,如果内在制度与外在制度相互冲突,那么外在制度的执行本钱会急剧增加,其功能也会削弱,也可能导致社会的无序化。也就是说只有相互一致和相互支持的制度安排才是富有生命力和可维系的。否那么,精心设计的制度很可能高度不稳定。因此,所有层级的外在制度都应恰当地符合内在制度,以便确保这些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标准性影响,建立并增进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

  (二)、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机制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1、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内在机制。精英意识的驻存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制度根源。大学生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属于制度的非正式规那么,陈旧的就业观念和择业方式是大学生在的学习、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处于精英教育阶段。在这一阶段,为了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各类人才,大学重点培养具有精英意识的高素质人才,作为稀缺资源,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后理所当然的受到社会的优待,生活在大城市,工作在大单位,地位高、待遇好、环境优越,受人景仰。在那个时上大学就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但大学生的人生发生了“质变”,而且为家族增添荣耀。以来,此现象逐步沉淀为一种精英意识,并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群众化教育的转变,大学生也实现了由社会精英向一般劳动者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一个急剧的强制性制度变迁过程,很多社会成员还没有适应这一转变。精英意识的存在影响着大学生求职过程中的根本定位,多数毕业生不肯屈尊低就,他们只将眼光放在大城市、大公司和经济兴旺地区。这不仅阻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也导致了人才供需的严重失衡,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无人问津,而需要找工作的毕业生难以找到满意的工作。可以说,沉积而成的精英意识是阻碍大学生就业最大制度障碍。

  2、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外在机制。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2.1现行户籍制度度。户籍制度本来是指户籍管理制度,是职能部门对所辖民户根本状况进行登记并进行相关管理的一项国家制度,其目的在于维护社会治安和提供人口统计资料。我国现行户籍制度的功能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有范围,而与粮油供给、劳动就业、福利保障、义务教育等等具体社会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衍生出了固化公民先天身份、控制人口自由迁移等附属职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现行的户籍制度逐渐成为经济社会开展的障碍,具体表现为:户籍制度固化了劳动者的社会身份,损害了一些社会成员的平等开展权,阻碍了人才资源的自由流动,造成了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形成了劳动就业过程中的城市垄断、区域垄断和行业垄断。对大学毕业生而言,现行户籍制度是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重要的体制性障碍,如非国有单位使用大学生仍然有进人和户口指标的限制,大学毕业生派遣时间的限制问题,尤其是高校毕业生跨省市流动的限制使得大学生从西部地区或农村转入东部兴旺地区或城市需要付出高昂的职业转换本钱,比方工作的再搜寻本钱、违约金本钱、试用期工资低等。

  2.2收入分配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是形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又一个重要外在制度。它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表现为城乡就业者劳动收入的差异。这种差异明显地表现在城乡的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实际收入上。现行收入分配制度形成了城乡就业者实际收入的巨大差异,让那些在农村小城市等经济欠兴旺地区以及小企业基层单位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工作的毕业生难以接受。因此,在这样的收入分配制度下,大学毕业生就更愿意留在城市就业了。

  2.3高校教育体制于市场需求。首先,当前大学生就业已经市场化,而大学的专业设置和调整并不是以建设和开展领域的需要为依据,导致高校人才培养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专业及课程设置盲目,专业划分过细,趋同现象严重,致使局部专业点过多过滥,远远超出了社会需求。其次,高校轻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求职技能的培养。社会需要的是实用型人才,而我国大学教育存在着偏重传授理论知识,轻视技能培训,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脱节,从而导致应届大学毕业生知识应用率较低,不能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工作能力。此外,目前我国大学教育的就业指导工作相当薄弱,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仅停留在求职技巧和就业政策的指导上,缺乏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其结果那么导致毕业生无法解决大学知识与就业现实的冲突,求职过程中处处碰壁。

  三、解决大学生毕业就业难题的政策建议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源在于现行制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推动现有制度变迁。在变迁方式上,内在制度的变迁是一种根据经验的、分散化的、渐进的试错过程,只有当认可的人越来越多,新的内在制度才会达成共识。外在制度变迁是一个由主导的、快速的过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可以通过外在制度的创新,实现新的制度均衡。因此,推动制度变迁,寻求新的制度均衡,保证社会成员平等权利和均等时机是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的关键。

  (一)、建立健全的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制度支持

  1.加大统筹开展力度缩小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相同条件的大学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应获得相同的劳动报酬,但是,由于我国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在开展水平和开展阶段上存在明显的差异,再加上财政体制、社会保障等制度因素,在事实上就形成了劳动者的劳动收入差异。要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加大统筹城乡开展和区域开展的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差异,为大学毕业生就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2.加快户籍制度实现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赋予市场主体平等的地位和平等权利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每个具有相似动机和禀赋的人来说,都应当有大致的教育和成就前景。那些具有同样能力和志向的人的期望,不应当受到他们的社会出身的影响。但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人自出生以来就带有身份差异———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等,形成劳动力市场的分割,阻碍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要想使大学毕业生在公平公正的劳动力市场中自由竞争,实现劳动力配置的最优效率,就必须剥离依附在户籍制度上的福利保障。如果真正放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宽户籍制度,僵化的用人制度,促进劳动力自由流动,必定会有更多的大学生选择灵活就业方式,从而减少自愿性失业。

  3.标准收入分配制度。应建立健全收入分配制度,标准分配秩序,缩小因城乡差异和区域差异而带来的收入差异,使同等条件的毕业生能够获得同等的劳动收益。当前的重点是加强制度建设,如推动立法,完善用工制度,推行平等协商制度,推行合同制度,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支付制度,加强劳动保障争议的调解,确保劳动资双方的合法权益,为大学生就业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

  (二)、变更传统的就业观念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内在制度保证

  1.大学毕业生要树立只要是通过劳动取得合法报酬和收入即为就业的观念,应该改变职业有上下贵贱之分的观念。不要认为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是效劳业等工作就是让人瞧不起的,只有当国家干部、进大企业才算是就业。许多大学生只把眼睛盯在大城市、大单位、高收入、高地位的工作岗位,导致大家一窝蜂地挤往少数地区、少数部门、少数单位和职位,使得这些单位和职位竞争过于剧烈,造成就业难的假象。而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各地各行业的人才缺口还是很大的。广阔的农村地区、遥远地区、西部地区对大学生需求量还是非常大,可供大学生施展个人才能的空间也很广阔。大学生只要放下架子,降低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期望值,给自己准确定位,改变自己的就业取向,找到适当的就业岗位并不难。

  2.大学毕业生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立业的观念,走一条面对现实、降低起点、先融入社会再寻求开展的道路。在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只要有单位接收,就应该先就业,首先融入社会,脚踏实地地锻炼自己。工作一段时间后,如果单位不适合自己开展,可以重新选择职业。只有树立新的择业观,才能适应剧烈的市场竞争。

  3.大学生应该提高自身素质,增强竞争能力。目前,就业市场的剧烈竞争,实际上是能力与素质的较量,大学生要把握就业的主动权,就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现代就业体制下,用人单位在进人方面有了更大的自,条件要求也更加苛刻,除了要求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敬业精神,特别青睐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要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努力培养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良好的社会活动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健全的心理素质和的体魄,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参与竞争奠定厚实的根底。

  综上所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的系统工程,国家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也应该注重调整社会政策和保障政策,为大学生就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业创造更广阔的空间,为他们提供一个更好的开展的平台,营造良好的就业机制。与此同时,作为一世纪的大学生,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更新观念,积极实践,准确定位,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才能在广阔的天地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篇十: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我国当前经济形势论文2022中国经济形势论文

  2022年我国经济形势论文篇一《当前我国经济形势分析》

  【摘要】本文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环境,经济开展形势总体向好但也不容乐观,根据当前我国的经济开展实际,提出两大方面的对策建议,即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和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走集约开展之路。

  【关键词】经济形势;宏观调控;对策建议

  过去五年,我国政府有效应对金融危机,经济取得平稳健康开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6.6万亿元增加到51.9万亿元,跃升到世界第二位;公共财政收入从5.1万亿元增加到11.7万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8%、9.9%;“中国速度”、“中国经验”已经成为世界中心话题。世界传媒巨头默多克就说出这样一个新闻传播事实,“一份报纸希望在全球畅销,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把中国放在头版”。由此可见中国在国际上的社会地位之高,影响力之广。

  2022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制定这样的经济开展目标一方面考虑到要保持经济适当增长以带动就业,另一方面也按照的要求,把经济开展的立足点转移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讲求稳中求进。实现这些经济目标,就需要有良好的开展环境,但是就我国现在所处的开展环境来看不容乐观,我们从国际和国内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国际风险

  (一)主要兴旺经济体经济开展缓慢,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主要兴旺国家去债务化进程将抑制经济增长。美国自奥巴马连任以来,政治形势趋于稳定,但是各方对“财政悬崖”问题担忧加剧,两党将在剧烈博弈中共同采取行动缓解这一问题,后果那么将是美国政府出现更高的债务水平。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会抑制美国经济复苏,减弱其增长势头。

  欧债危机的紧张形势短期内已有所缓解,但是欧盟仍然没有走出债务危机的阴影,未来经济低迷态势难改。加上塞浦路斯危机的爆发,使欧洲的财政风暴又开展到强力削债的新阶段,与财政收紧相辉映,风险自然上升,欧盟经济2022年会出现停滞状态。

  新的一年,日本经济增长动力缺乏。其国内非贸易部门拉动经济增长能力有限,而贸易部门那么受外部形势影响严重,日本高达2.3倍多的公共债务率会直接危及财政可持续性,加上日本挑动钓鱼岛争端等,对日本经济影响较大。

  (二)新兴经济体增长动力缺乏

  新兴经济体的第一梯队就是金砖五国。然而受兴旺国家经济下滑的影响,导致其外部需求萎缩,以及为抑制国内泡沫而采取的收紧政策,致使新兴经济体出现了经济整体减速的态势。巴西,2022年仅增长1.5%左右,印度仅增长5%左右,俄罗斯增长4%左右。但相比世界兴旺国家,新兴经济体总体上仍保持了较快增长,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各国为保护自身的民族企业,加大了贸易保护壁垒。而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国外市场依存度过高,像钢板、光伏产品、通讯设备等连续几年遭受贸易救济调查,影响我国出口贸易。

  二、国内压力

  (一)实体经济利润空间缩小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底。然而受市场需求乏力和要素本钱上升的双重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利润空间日益缩小,大局部投资者转向金融、担保等领域,实体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市场需求缺乏。国际上主要兴旺经济体失业率仍处高位,新兴经济体又面临着经济增速放缓和通胀水平较高的双重压力,致使我国实体经济外需缺乏。从国内市场上来看,受经济增速回落、固定资产投资放缓、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今年年初以来国内市场需求明显减弱。

  要素本钱上升增大企业经营压力。原燃材料本钱上升。随着煤炭、电力等能源价格上调及铁矿石、稀土、铝土等原矿进口价格上涨,我国制造业企业原燃料本钱不断上升。此外,成品油价格的持续上涨对交通运输行业开展产生较大冲击。同时,由于企业融资渠道不畅、融资本钱高,增加其经营风险。

  (二)资源和环境压力

  由于我国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耗、难循环、低效率的开展模式,导致我国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使资源和环境面临巨大压力,同时反过来影响我国经济开展。

  2022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的10.41%,而消耗的能源占全球的20%,钢材占49%,水泥占55%。同时,近几年高速的经济开展带来巨大的环境污染,导致癌症村的大量出现,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也吞噬这我们的经济开展成果。根据《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22(公众版)》,2022年,生态环境退化本钱到达15389.5亿元,占当年gdp的3.5%。

  三、针对当前经济开展环境采取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进一步稳定经济增长

  2022年要保持7.8%的经济增长速度,需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逆周期调节和推动结构调整的作用。因此,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要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同时,适当提高中央预算赤字水平,扩大财税政策的盘旋余地;还要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形势的开展变化,适时适度的进行调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

  (二)转变经济开展方式,走集约开展之路

  1、扩大内需。

  坚决不移的把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开展的长期战略方针,而扩内需的重点和难点在于消费,扩消费从四方面进行。一是提高消费能力,增加老百姓收入,让他们有钱花;二是稳定消费预期,完善收入、养老、医疗、住房等保障制度,让老百姓没有后顾之忧;三是增强消费意愿,了解老百姓的消费偏好,完善消费结构;四是改善消费环境,加大食品药品的监督检查力度,让老百姓敢消费。

  2、开展实体经济。

  实体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根底。我们应完善各种体制机制,促进实体经济健康开展。一是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关键支撑,本着“做强一产、做优二产、做大三产”的原那么,着重促进制造业与效劳业的深度融合。二是把集群开展作为壮大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集群开展可以壮大企业规模,降低交通物流等本钱,产生规模效应。

篇十一: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经济学毕业论文]经济学毕业论文

  【摘要】本文在分析经济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革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体系的几点意见:1)构建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标准体系;2)明晰职责,严格考核评定环节;3)切实落实指导老师回避原则;4)防止论文答辩流于形式,以期为进一步开展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改革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考核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具有总结性的科研训练,是大学生在系统掌握专业知识、技术及平时设计、科研训练的基础上,按照规范化的设计研究程序与方法所进行的科研活动。它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与工程训练,也是大学生未来独立工作的预研性准备。可以说它是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助于学校更好的考查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各省高校积极探索毕业论文工作的新思路,注重抓毕业论文质量,使毕业论文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毕业论文的考核规范问题就是我们在必须直面的重要现实问题。由于长期缺乏一套统一完整可以与之参比的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标准,各校均有一套自己的论文考核标准,不同的评价标准会直接影响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优劣的公正、客观的评价,本文基于以上考量,在分析目前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一套评价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体系,以期进一步推进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改革工作的开展。

  一、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现状分析

  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目前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考察,即论文评审现状和答辩评分情况。

  1.论文评审现状

  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主体包括考核人与学生。考核评审主要有指导老师评审、和评审人评审两个环节组成。首先,指导教师评分。学生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包括各方面的内容,如查阅文献、整理材料的能力,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论文的具体撰写和学习态度等,这些都只能由最了解学生论文写作过程的指导老师来确定。在确认学生初稿后,指导老师结合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的工作表现、设计(论文)工作量、外语水平及论文质量等做出书面评价成绩。同时由院教务处组织评审人对完稿论文进行评审,根据论文的内容、质量、写作、答辩情况给出评审成绩和建议。其中,论文的内容包括主题是否有新意,是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试验的方法是否正确,材料是否恰当,数据是否详实,文字表达是否简明,图表运用是否恰当等。论文答辩水平高低主要是指论文介绍语言是否流畅,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投影和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是否能够合理运用,对提问的回答是否准确等。指导老师和评审人在对学生表现和论文好坏做出评价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鉴定学生所达到的水平,而比较依靠指导老师和评审人的主观评判水平,这就缺乏了一般性。由评审人评审论文时,部分高校陆续推行了匿名评审制,隐去学生、指导老师的个人信息,由院内本系专业教师或外聘专家进行评审。匿名评审制能有效地控制论文的质量,但对于大多数高校来说,匿名评审制仍然需要加大提倡力度。

  2.答辩工作及评分现状

  毕业论文答辩工作由各学院答辩委员会组织并主持,学院答辩委员会由学科专家和学院领导组成(5~7人)。答辩委员会根据需要决定组成若干由3~5人组成的答辩小组具体负责答辩工作。在答辩评分环节,一般采用五级记分制评定成绩: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在评定标准上对学生的论文工作态度、论文选题、论文撰写规范程度、答辩表现等进行具体描述,但尚未制定统一的量化标准,对于每个等级的要素组成缺乏具体可行的评分参考,这使得评审人员在评审过程中只能凭经验给出综合分,同时易产生“人情分”,导致论文质量控制的不力。

  二、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改革思路

  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中存在的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术界的普遍重视,随着经济类热门专业的扩招和就业的冲击,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制度改革已势在必行。

  1.构建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标准体系

  由于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考核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合格财经人才应是“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财经人才,考核指标的选取,要求能充分反应论文的质量和写作的水平等,这是是否符合实际,得出准确评价的关键。

  为了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对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做出评价,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深化,本文在前人研究和对现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本着严格评分,多级评审的原则,提出了一套考核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体系,使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毕业论文实行指导老师评审、评阅人评审和答辩委员评审的三级评审制。每一个评审要素要具体量化,赋予每一个评审要素指标分数和权重,最后评审得分为加权分。

  2.明晰职责,严格考核评定环节

  3.切实落实指导老师回避原则及匿名评审原则

  目前,出现的由于专业的老师都要参加答辩工作,即使不是直接指导学生答辩,也会由于多方考虑,互相平衡,给学生打“感情分”、“面子分”,从而影响到经济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考核的真实程度。在答辩与成绩评定时,要求与答辩学生相关人员一律回避,以确保答辩的公平性、公正性和合理性。对由于私人关系或其它原因不按客观、公正原则进行考核,大打“人情牌”、私自改动成绩评定的行为要给予严厉查处和通报批评。同时也要大力提倡匿名评审原则,评审人评审论文时,隐去学生、指导老师的个人信息,由院内本系专业教师或外聘专家进行评审,这样有利于增加评审的公正客观性。

  4.防止论文答辩流于形式

  针对目前论文答辩中存在“走过场”、粗线条的评分方式等现象,各校答辩委员会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可通过制定《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程序及标准》、《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工作规程》、《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标准及奖励办法》等一系列规范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经济类专业毕业论文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章可循。对于在论文中出现抄袭、拼凑现象严重,对自身论文极不熟悉,思维混乱,语义含糊的情况,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不应只走过场,流于形式。

篇十二: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经济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最新三篇

  摘要:信息化技术的影响无处不在,在金融经济管理中,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可以有效提升金融经济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于提升金融企业的良好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以金融经济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运用为研究对象,提出具体的运用措施和创新价值。

  _商论,____(01).[2]张玉凤.新农村建设下农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分析[j].全国流通经济,____(32).[3]孙建枫.金融经济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及创新浅谈[j].时代金融,____(09).[4]吴晓阳,任晓雪.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发展建议研究[j].中外企业家,____(02).[5]徐天云.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认识[j].纳税,____,12(35).[6]薛利民.探讨信息化在金融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和创新[j].__乡镇企业会计,____(11).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因此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益,需要使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柔性管理方式开始在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占据主要地位。柔性管理可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管理,可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创造性以及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最终目的。研究了柔性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柔性管理;经济管理;作用现如今,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增加,企业要想生存下来并对经济效益进行提高,应对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构建正确的企业发展规划。所以当前企业首要解决的问题便是怎样对企业的应变能力进行提高。对于柔性管理来说,可对时代环境的变化进行适应,属于新时代环境下衍生的管理方式,柔性管理对比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说,其优点在于不使用死板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而是针对员工自身的发展需求,在适应时代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开展管理工作,从而为企业培养更多的人才,提高其经济效益。一、企业管理工作现状(一)管理模式落后现如今,我国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水平较低,主要原因为企业自身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不完善,并且没有将其实际应用至企业内部。因此,企业应使用科学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对现有的管理工作进行完善与创新,推动企业自身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确保企业在新经济背景下快速发展。(二)管理模式单一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十分迅速。为了确保企业可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一致,必须要满足当前市场对企业管理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企业自身只有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才可提高自身竞争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因此企业应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并使用柔性化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自身的管理效果,帮助企业自身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保证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二、柔性管理的概念

  (一)柔性管理的产生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快速开展,大多数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刚性管理模式开始逐渐替换掉传统的经验管理模式,随便又由刚性管理模式转变为现如今的柔性管理模式。近些年来,在企业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刚性管理占据了主要地位,可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其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但刚性管理模式也存在较多不足之处,例如会对员工的创造性以及积极性进行遏制,使员工在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积极性不高,工作乐趣较低。所以企业要想对员工的工作状态进行转变,应大力开展柔性管理方式对该种情况进行解决。

  (二)柔性管理的特点柔性管理模式在与刚性管理模式进行对比后可发现其具有较多优势之处。第一为柔性化企业管理决策。对于企业的管理决策来说,是经过广泛的讨论后,在尊重组织成员以及信任员工的基础上产生的,此外由于大量的管理权限移交至基层组织,使其自己解决自身的管理问题。第二,网络化以及扁平化组织结构。柔性管理的重要内容便是扁平化组织结构模式,对组织中不重要的环节进行精简,对决策权力进行下放,使每个成员以及下属部门都可以对问题进行独立解决,对员工的创造性进行培养。第三为科学化组织激励模式。激励工作是奖励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以及激励员工的综合体现,同时激励工作也分为非物质激励以及物质激励两种,企业在开展员工激励工作的过程中应对其二者进行有效融合,为员工构建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平等以及宽松的工作环境。

篇十三: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关于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论文篇1

  《国际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国际经济活动的学科,集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理论于一体,是传统经济活动在跨国领域的运作和延伸。该课程一般开设于大二学年上学期,是经济相关专业的学生接触到的第一门“国际类”课程,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教学方法运用得当,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国际经济学》相关教材的选择《国际经济学》作为经济专业的一门传统课程,教材版本众多,选择余地大,但是由于理论发展迅速,内容庞杂,各版本教材的内容差异较大,选择不同的教材可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差异很大。比较经典的国内教材是人大版和高教版的21世纪系列教材,也是国内众多院校选择的教材,这类教材中规中矩,尽量选择的是国际经济学中的传统理论,去掉旁枝末节,只对核心部分加以阐述,基本能满足教学要求。缺陷在于这类教材一般理论性较强,知识更新速度慢,实例和练习题较少,导致教学手段也比较单一,不能很好的举一反三。国际上关于该课程的经典教材也比较多,像克鲁格曼和萨尔瓦多的版本,都是一版再版,受到许多国内985和211院校教师的追捧。这些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新颖,一般都配以大量实证分析和习题,并有网络教学资源加以利用,教学效果更好。但此类教材一般难度较大,计量模型类分析较多,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容易放弃。对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校,我们建议还是以国内学者编撰的教材为主,以国外经典教材为参考书或课外阅读书籍,做到有的放矢,深入浅出,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二、《国际经济学》教学内容的调整《国际经济学》与其它课程由浅入深的内容编排不同,一开篇就是难点,关于西方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难度较大,不好理解,依赖于较好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否则部分学生会觉得雾里看花,对该课程首先留下了晦涩难懂的印象。比如相互需求理论和提供曲线,不结合微观基础理论分析会觉得理论突兀,结

  合基础理论部分学生又无法理解,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主张是保证课堂教学的紧凑性,只讲解核心部分内容,并提供整个理论分析的参考资料供有基础的学生课外阅读,并把相关曲线的分析编入习题中,让学生熟悉它的推导过程。

  《国际经济学》中大部分的内容都是国际贸易理论部分,分成不同的流派,形成不同的观点,许多派系直到现在仍然在发展充实。教师在进行这几章内容的备课时,一定要注意分类整理,避免逻辑混乱,并且在同一派系中还有不同分支,观点不尽相同,一定要注意分析和比较,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问题要点。其中有几个理论,诸如贸易保护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等,在现代国家的`发展中有很好的运用,所以适合结合实际来分析,避免就事论事。否则,学生也会在其它课程里面从另外的角度再次学到这些理论,那么他们就会心存疑虑,认为这些理论描述不一致,很难对理论信服和认可。我们建议教授《国际经济学》的教师和教授《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师必须有集中备课的习惯,以便于知识的传承和衔接。关于国际金融理论部分的知识也在讲授中的一个难点,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是需要进行讲解的,但是该部分与《金融学》和《国际金融》的理论都有所重叠,许多教师甚至直接把备课的内容在这几门课上重复运用,没有做到严格区分,容易让学生觉得这些课程重复太多,学起来没用的假象。

  在讲授该部分内容时,应侧重金融知识为贸易知识服务的重要性,国际经济活动是多重性的活动,实体贸易经济最终需要货币结算和资金流动等一系列的活动来配合完成,这才是《国际经济学》中编排金融知识的目的。所以金融理论知识的讲解一定要跟前面的贸易理论知识结合起来,主要贸易领域资金结算和投融资活动的分析,这样才能把《国际经济学》两部分的内容更好的融合,保持整体性和连贯性。开放经济政策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是该课程的又一个难点,这部分内容是宏观经济学的延伸和运用,同时也是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者比较集中研究的内容。要引起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布置一些课堂任务,让同学们下去查询相关学者取得的成就和经济政策在不同国家的运用,让他们主动发现这部分内容的重要性,有了心态上的主动认识再加上课程的讲解,对经济政策的运用和不同国家的比较就可以学得更加透彻。《国际经济学》的内容众多,需要选择和取舍,分清主次,这就需要任课老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因材施教,有的放失,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国际经济学》教学习题和案例分析的甄别

  (一)教学习题方面《国际经济学》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必要的练习是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教学内容,掌握解题思路的手段之一,国外众多版本的教材中都有较多参考资料,但是难易程度不一,需要选择。诸如在讲解提供曲线时,许多教材都在习题中对这个问题以习题形式来分析,但难度比较大。教师可以把这部分内容编入课堂教学中,以课堂思考题的形式直接提出并进行分析解答,可根据课堂反应来判断讲解的深入程度如何。纵观国内教材,习题编撰比较单一,一般都以简答或名词解释的形式呈现,没有任何新意,这就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习题编写,融入选择、判断以及计算分析等多种题型。比如在讲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内容时,往年习题集中于问答题型,但讲授时可以把中国关于自贸区的政策介绍进去,那么习题编写时就可以考虑到时事部分,把关于自贸区的内容变成填空、选择或判断题,来考察学生在课后是否认真了解了这些经济时事政策。在讲述外汇和汇率时,可从贸易角度讲述金融结算方面的知识,那么习题就可以出一些计算分析题,国际经济活动中不同情形需要用什么汇率结算,怎样计算和分析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对该问题的应用有了更深的了解。(二)案例分析方面《国际经济学》的案例众多,选择性大,所以要选择合适的案例,要分析得当,讲解有深度,而且要为理论知识服务。比如在讲解国际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相关内容时,关于跨国公司的案例很多,但我们可以选取世界500强公司的前三十名进行比较分析,近三年来该榜单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经济形势对跨国公司的经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通过该案例的分析再来讲解跨国公司的相关理论,课堂的教学效果就非常好,学生理解起来也非常直观。在讲解国际收支相关内容时,除了罗列国际收支平衡表让学生理解分析外,还可把这几年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变化列出来给学生看,让其分析原因,再结合中国的“走出去”战略,让学生在学习国际收支平衡表内容的同时也知道了当前国际经济新形势下新的战略和选择。案例分析也要与时俱进,也要注重实例分析为理论服务的特点,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总之,为了把《国际经济学》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更透彻,任课老师应该充分作好各种准备工作,多阅读参考教材,将各类素材整理归纳到课堂上来讲解,多准备案例教学,让案例导入理论,从理论归纳到做法,从做法再总结出

  案例,循序渐进。每一章都要编写配套习题,习题内容要与课堂教学内容配套,做到相辅相成,相互融合,才能起到习题的训练效果。另外,国际经济的活动日新月异,跨境电商贸易和互联网金融异军突起,给该门课程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我们在讲授时也要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做到知识更新,才能取到更好的效果。

  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经济学论文篇2

  经济学基础在当前经济管理类型专业中属于非常核心的课程,在其相关专业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发挥关键重要作用,尤其现在国家市场经济体制处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对于经管类人才需求量非常大,我们必须加大经济管理人才的培养,提高经济学基础的教学水平。[1]同时经济基础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实践,但是其内容体系过于庞杂、知识偏重理论,但是日常的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然而当前教学环境发展较为滞后难以满足新时代对经济学基础教学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型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的实施,阻碍了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升,不利于实用性经管人才的培养。

  1“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发展现状1.1“经济学基础”教学课程的安排偏重理论现阶段,多数学校的“经济学基础”的课程安排偏重理论性知识,而经济学基础的课程本身内容体系庞杂,相关观念和理论抽象复杂、晦涩难懂,纯理论性讲解无法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加清晰的理解,甚至适得其反,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这也极大地削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2]长久以来,院校使用的考评系统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理论水准,没有重视对教师实践能力的考查评估。这些年,各院校致力于知识理论的研究,院校教师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理论研究以及论文的发表方面,忽略了对经济学基础中应用性教学的研究,而此类学科对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具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教学效果并不明显,难以达到预期目标。同时,现在大多数教学只是单纯掌握了理论性知识,基本没有从事任何经济学实践活动,也没有开展过任何经济业务。如此一来,教师在课堂上只能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无法给学生提供有效的经济学

  案例,课程内容空洞无趣、枯燥无味,不仅不能使学生很好地了解课程的内容知识,甚至极大消磨了学生的耐心,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较之实践性教学,教学效果不理想。

  1.2教学案例的使用水平偏低众所周知,经济学基础知识理论性太强,单纯照本宣科学生难以理解知识内涵,加之该学科对实践性还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中增加教学案例分量既是学科本身的要求,也是众多经济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需求。[3]但是,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教学案例分析课程安排较少,案例内容质量不高,脱离实际生活,案例分析不到位、不合理,使得最终案例教学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出现以上情况的原因是涉及方方面面。其一,一般情况下,案例教学具有一定的人数限制,理想的授课人数大约为30人,但是各大院校实行扩招,学生规模持续壮大,然而与学生对应的教学资源并没有都得到很好的满足,班级人数不断增加,加大了授课压力,普通教学班人数扩大到60人左右,甚至部分学校由于人数过多组织合班授课,班级人数超过百人,这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案例教学效果。其二,教师普遍缺乏较强的案例教学能力。较之传统的教学,案例教学在教学能力等方面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校没有开展案例教学的相关培训,教师也普遍缺乏案例教学的学习,在开展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授课老师往往不得要领,使得案例法的教学成效大打折扣,没有很好地发挥该教学方法的积极作用。其三,学校经济学授课教师大都没有参与过专业相关的工作实践,经济学管理真实的工作情况根本不了解,在案例讨论环节无法对学生实施科学的指导,使得教学最终流于形式,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4]1.3缺乏完善的教学实践基地当前阶段,多数院校的经济学专业基本不存在实践课程,多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门课程在经济管理专业中非常重要,而且这类专业对实践具有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开展简单的实践活动还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广泛实行,经济现代化趋势明显,具有现代经济意识和经管能力的人才极度匮乏。[5]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也要求各个院校建立经济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必须对经济管理环境进行尽可能的模拟,以提高学生对经济学相关问题的体验和学习。

  2“经济学基础”教学环境的革新措施2.1增强教学的实践性现阶段,国内大多数院校的经济学专业的授课教师都具有相对高的学历,其专业的理论知识储备比较丰富,然而受制于种种条件,授课老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极为匮乏,甚至完全不了实际的企业经济运行状况以及管理工作的实施程序。这也是长时间以来造成经济学课程枯燥、空洞非常关键因素。[5]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必须制定相关措施,有效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仅需要关注教学质量的提升,更要加强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对于该专业的教师增强工作审核,要求授课老师适当压缩课程教学时间。首先,要求教师从事专业对应的实务工作,增强对相应职业具体工作的了解,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到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和企业等单位,参与其经济管理工作,掌握经济管理工作的最直接的资料,根据自身实践,对教学案例资源进行完善、充实,使之更加贴合生活,更便于学生理解。其次,激励授课老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参加银行从业资格证、证券从业资格证等经济学专业资格考试,充实教师各层次的知识,有助于教师水准的提升。最后,从校外邀请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基础教学经济学专家或者企业经济管理者组织专题讲座,不仅可以对课堂教学进行很好的补充,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和眼界。2.2提高案例教学水准经济学基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效的案例教学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专业知识,还可以实现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共同都得到提高。同时,在案例教学涉及的相关考试可以鼓励学生尽可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无须顾及试卷的限制。授课老师可以学生实际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对案例教学进展进行合理的控制,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注意学生对案例的反映及其观点,站在客观的角度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还可以把该项评估情况加入学生的最终的成绩中,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一个有效参考。2.3经济学基础实践基地建设现阶段,多数企业并不乐于接收实习学生,然而学生可以进入的银行、事务所、咨询公司的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进入之后也只能从事一些基础性工作,甚至是劳力工作,无法真正涉及非常专业经济管理工作。因此,学校建立经济学专业实验室更加科学,效果更加显著。在实践基地,可以对企业的经济管理

  进行模拟,利用模拟情境,学生进行相关操作,处理相关的经济问题,进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改善教学状况,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进行高效模拟,尽可能再现企业发展情况,综合各类专业知识,一方面,有效帮助学生系统巩固教材知识,另一方面,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的适应能力,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符合当前复合型人才的发展要求。

  3结论综上所述,当前的经济学基础教学存在较多问题,教学模式刻板,教学环境封闭,无法满足实践性经管人才的需求,同时也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文中笔者从增强教学的实践性、改善案例教学质量、建立实践基地三个方面革新“经济学基础”的教学环境,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满足现代企业经济人才需求。

  勇气是智慧和一定程度教养的必然结果。

篇十四: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22年在外部环境恶化和国内政策调整的双重压力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外需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带动下出现明显的回落,宏观经济开始进入本轮经济周期的下行区间。“经济大幅放缓”与“通货膨胀抬头”可能成为自202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下行区间的总体特征。

  2022年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众多不确定因素的一年,一季度我国经济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以及美国次贷危机不断蔓延和加深等国内国际严峻形势的考验。进入二季度,雪灾的影响尚未彻底消除,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在蔓延,一场大地震又突然降临,为中国经济平添了不少变数。面对这样的“三重冲击”,中国经济在2022年将呈现怎样的走势,成为各界关心的问题。

  通货膨胀压力有增无减

  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增速下滑的走势,并且因遭受雪灾的短期影响,下降幅度明显加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的结果,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6%,比上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比2007年全年回落1.3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当时雪灾的情况比较严重,国民经济能够继续保持10%以上的较快增长势头,应该说整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与此同时,价格上涨的压力有增无减。受雨雪冰冻灾害、食品等价格高涨以及进口商品价格走高等因素的影响,一季度价格上涨加快。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其中2月份受雪灾和春节因素的双重影响,消费价格同比上涨8.7%,环比上涨2.6%,上涨幅度较大;雪灾和春节之后部分产品价格的绝对水平有所下降,使得3月份同比涨幅下降,环比出

  现负值,但4月份价格水平又略有回升,同比涨幅较3月份也提高了0.2个百分点,仍然显示出较强的上涨势头。

  总体来看,一季度我国经济延续了2007年下半年经济减速、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态势,这样的走势将对2022年未来时间形成重要影响。

  经济增速将继续下降

  社会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是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相互耦合的结果。下面我们对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社会总供给的各项因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判断,以便能够对总产出和价格总水平的变化趋势做出判断。

  消费实际增速可能明显下降

  从社会总需求的未来变化来看,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看清楚的是消费的变化。一季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6%,同比加快5.7个百分点,名义增速创12年以来的新高。但由于一季度商品零售物价涨幅高达7.4%,如果扣除物价因素,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的实际增速比去年一季度略有降低,但幅度不大。未来时期这种实际增速小幅下降的态势有可能延续下去。

  影响消费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收入。从名义收入增速来看,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86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1494元,同比增长1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5.2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4个百分点。但由于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较上年同期明显加大,剔除价格因素之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4%左右,比上年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1%,增速比去年同期下降3个百分点。由于2022年经济增长慢于2007年已成定局,促使城乡居民收入增加

  的因素不多,因此全年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明显放慢的态势在2022年内将延续下去。

  此外,由于2022年先后发生雪灾和地震灾害,可能会增强人们防范风险的意识,预防性储蓄增多;股票市值的大幅度缩水可能会出现“负财富效应”;“负财富效应”将使更多的人减少开支。由于国家2022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加上地震等灾害的影响,外出度假、旅游和购物的人数大幅减少,从而使得消费的同比增长速度受到影响。高物价降低了部分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消费能力,以食品为主的价格上涨将降低中低收入者的实际购买能力,食品等方面支出的增加会“挤占”他们对其他商品的购买力。

  上述因素将使得居民消费的增长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实际增长将会达到11.7%左右,低于2007年增速0.8个百分点左右。但是从名义增速来看,由于2022年价格上涨幅度明显高于2007年,使得202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的名义增速将达到19%左右,比2007年高出3.2个百分点左右。

  净出口绝对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下降

  对总需求影响较大的是净出口的变化,由于出口增速明显放缓,进口增速加快,使得净出口绝对量较上年有所减少,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度下降。

  影响出口增速的因素较多:一是世界经济放缓,外部需求减弱。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持续蔓延,世界经济将明显减速,对我国出口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现。imf最新预测,2022年全球经济仅增长3.7%,比2007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欧洲联盟执行委员会将今年欧盟与欧元地区的经济增长率分别下调至2%及1.8%,均低于过去的预期。二是人民币快速升值

  对出口的影响。受美元走软、利率倒挂和外资流入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升值速度明显加快,截至目前名义汇率升值幅度约5%。由于汇率变动对贸易的影响有半年到一年的滞后期,预计人民币升值加快对我国出口,尤其是下半年的影响将越来越明显。三是政策性因素和要素成本上升的影响。新劳动合同法、出口退税、税率调整等政策效应的逐步显现,以及土地、劳动、资金等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出口企业成本迅速上升,增加了出口的难度。在前不久举办的广交会上,厂商的订货情况明显不及往年,说明未来出口增速仍然可能下降。

  由于前不久美国公布的一季度gdp增长要好于预期,一些学者认为美国经济放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能没有原来估计的那么大。我们认为,对此问题还要进一步观察。从美国一季度gdp增长的情况来看,一季度gdp环比折年增长率为0.9%,比2007年四季度高出0.3个百分点,但应该注意的是增长的结构。一季度美国gdp增长率没有像经济学家们预期的那样出现明显下降,反而出现小幅反弹,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国政府采取的一揽子财政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一季度美国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长4.4%,而2007年四季度仅仅增长0.5%,尤其是国防支出增长5.6%,而2007年四季度是下降0.5%。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额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2007年四季度的0.04提高到一季度的0.31;二是一季度美国私营部门存货增加39亿美元(2000年不变价),而2007年四季度则减少了489亿美元;使得库存变化对gdp增长的贡献度由2007年四季度的负1.79转变为一季度的正0.21。从绝对量来看,2022年一季度美国gdp相对于2007年四季度仅增加262亿美元,存货增加了39亿美元,联邦政府消费和投资支出增加了82亿美元。可以看出,这两项就占到一季度gdp增量的将近一半,如果扣除库存增量和联邦政府消费与投资,gdp增量将减少一半。

  从美国私人部门的消费来看,一季度美国私人消费增长1%,而2007年四季度增长2.3%;尤其是耐用品消费出现6.2%的降幅,2007年四季度却是增长2%。从美国私人部门的投资来看,一季度私人部门投资下降6.5%,比2007年四季度14.6%的降幅明显减缓,但仍然出现较大的降幅,并且降幅减缓的重要原因是存货的增加抵消了固定资产投资下降的影响。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下降7.8%,比2007年四季度4%的降幅明显增大;其中住宅投资一季度下降25.5%,比2007年四季度25.2%的降幅还有所扩大。三大需求中私人部门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都明显下降,充分说明美国经济自发增长的动力仍然很弱。考虑到中美经济之间相互传导存在一定的时滞,未来时期美国经济减速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可能继续增大。

  反过来,引起进口加快的因素却比较多:一是国际大宗商品,如石油、铁矿石等价格大幅上涨,并且主要以美元计价,这会提高我国进口的名义增速;二是中国经济增长较快,国内需求依然强劲,对石油、铁矿石等能源、资源性产品进口将继续扩大;三是名义和实际汇率上升也有助于进口的扩大。

  总体来看,尽管受国外需求减速的影响,我国出口增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但由于2022年上半年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带动了我国出口商品价格的上涨,抵消了国外需求减速的影响,我国出口名义增速将保持20%以上;我国进口额因进口产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名义增速提高较为明显,上半年增速可能在25%以上。下半年国外需求减速和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出口增速下降到20%以下;随着国内需求的放缓和国际商品价格上涨势头的减缓,进口增速将有所放慢,下半年进口增速将下降到25%以下。

  投资的变动趋向最难把握,是决定经济走向的重要因素

  目前最难把握的是投资的变动趋向。受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提高、外部需求减弱等因素的影响,进入2022年后企业赢利增速明显放慢,这将不利于吸引企业进行投资。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数与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似乎印证了上面所述因素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雪灾和地震灾害对基础设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尤其是地震造成住宅、厂房和道路的大量毁坏,众多灾民无家可归,急需为他们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急需将通往灾区的道路修复以便向灾区运送物资,短期内将需要进行大量的固定资产投资。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前4个月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出现下降,可能是南方受雪灾影响、部分项目开工期推迟的结果,随着灾后重建工作进度的加快,下半年新开工项目建设规模下降的态势将会得到扭转。

  供给因素也是促成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除了社会总需求下降的因素之外,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是造成经济增速下降的重要原因。

  年初的雪灾,使得我国南北运输干线受到很大影响,造成南方很多发电企业煤炭供应紧张,加之南方一些电力传输线路受到较为严重的破坏,其他地区向南方电网的电力传输也受到严重影响,使得南方部分地区工业生产受到电力供给不足的明显影响。1~2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下降到15.4%,比2007年四季度各月17.5%左右的同比增速明显下降,2022年3月份以后电力供应恢复正常之后,工业生产增速又回升到17.5%左右(4月份15.7%的增速是由于今年4月份清明节放假,造成与上年工作日程度不可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估计,如果剔除这一因素的影响,4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仍然保持在17.5%左右)。由此可以看出,电力供给不足对1~2月份经济增速产生了明显影响。

  5月份发生的汶川大地震,也对国内能源供给产生明显影响。一是由于地震对煤矿安全造成威胁,四川全省煤矿在地震发生后全部停产,这将对全国,尤其是四川当地的煤炭供求产生明显影响;二是由于地震对宝成铁路部分线路造成破坏,对铁路运输也产生了短期影响,四川省内部分发电企业的煤炭供给受到影响;三是四川地震灾区部分水电厂遭受破坏,也减少了当地的电力供应。虽然地震造成的这种影响可能是短暂的,但也将对工业生产增长产生不利影响。

  具体分析我国三个产业的增长情况,我们认为,一季度受雪灾的较大影响,农业生产出现2.8%的较低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也明显低于近年来一季度的增速,考虑到2007年底和2022年初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这将对农业生产产生明显的激励作用,二季度之后农业生产的增幅可能会逐步提高,下半年有可能恢复到4%左右的增长速度,全年增速为3.5%左右。从第二产业增速来看,二季度虽然受地震灾害的影响,但由于这种影响主要局限于灾区及其邻近区域,二季度电力供给的保障程度较一季度好转,工业生产增速有可能高于一季度;三季度因气候炎热、居民用电高峰来临,工业生产用电的供给可能会更为紧张,工业生产受到的影响会有所加大;四季度供给方面的影响减小,但需求增长放慢的影响加大,工业增速将进一步下降;初步估计全年第二产业增速为11.3%,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从第三产业增速来看,二季度由于国家2022年取消了“五一黄金周”长假,各项服务业的增加值同比增速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小幅下降。但三季度受奥运会的刺激作用,交通运输、旅游、商品销售等各项服务业的增加值增速会明显提高,随着这一短期因素的消失,四季度将小幅回落,初步估计全年第三产业增速为10.9%,比上年回落1.7个百分点。

  全年价格涨幅将明显高于上年

  抑制通货膨胀是2022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近期国际粮食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和地震灾害的影响,使得人们对价格的走势更为关注。下面我们对工业品价格和消费价格走势分别进行分析。

  从工业生产增长、货币与工业品价格的关系来看,2007年四季度以来oecd国家的工业生产指数已经明显放慢,美国甚至曾经连续出现工业生产下降的情况,因此实体经济部门的需求不支持工业品价格的持续走高。如前所述,当前石油、农产品等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农产品作为工业品的原料,其价格也影响到工业品成本),与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流出的资金进入到这些市场炒作有密切关系,但没有实体部门需求的支撑,价格持续高涨难以长期维持。我们认为,到2022年年中之后,这些商品价格的涨势将会趋缓,甚至有可能出现价格绝对水平的下降。因此,将导致工业品价格涨幅的回落。

  消费价格与工业品变化的原因存在差异。从表面上来看,我国消费价格涨幅的提高,主要是由食品价格的上涨所带动的,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价格上涨的动因有相同之处。但是,如果对食品价格上涨的结构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之间的差别。以中国和美国为例,食品价格上涨都是造成各自消费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由于美国消费价格中食品所占权重要明显低于中国,美国食品价格对消费价格总体涨幅的影响要明显小于中国),但带动美国食品价格上涨的主要是粮食价格的上涨,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并不大;相反,中国粮食价格的涨幅并不高,肉禽及其制品的价格涨幅却非常高。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中国粮食的自给率很高,加上国家在2007年底、2022年初采取了取消粮食出口退税率、征收出口关税等措施,使得国内粮食出口受到抑制。限制粮食出口的措施阻断了国际粮价上涨向国

  内传递的渠道,成为国内粮价保持基本稳定的重要因素。因此,尽管国际粮食价格大幅度上涨,但国内价格上涨幅度却要低得多;尽管国内外同类产品价格差距拉大,但中国粮食出口总量没有出现明显增加。从肉禽价格变化来看,主要原因可能是中美两国饲养周期存在差异,价格变化不同步所致。据此,判断国内食品消费价格的变化,主要应该根据国内供求情况进行分析,对于近期国际粮食价格上涨对国内的影响,不宜估计过高。

  除了上述影响消费价格的单项因素之外,我们计算了2007年价格上涨翘尾因素对2022年的影响,上半年翘尾因素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为将近5.1个百分点,下半年翘尾因素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为将近1.8个百分点。到4月份,新涨价因素对价格上涨的影响为3.3个百分点,根据往年价格环比涨幅来估算未来时期的新涨价因素,上半年消费价格涨幅为8%左右,下半年为6%左右,全年涨幅为7%左右。

  根据我们的分析,总体来看,受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的共同影响,2022年经济增速可能呈现逐季下降的走势,延续了2007年中以来的下降态势,但作为经济运行的滞后指标,加上受国际价格上涨的影响,国内各类价格涨幅的高峰将在2022年年中前后出现,其中消费价格的高峰在年中之前就有可能到来。

  (本文编摘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提供的《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2022年中期)》)

篇十五: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经济社会发展论文

  摘要:为了厘清个人征信对发展消费信贷贡献度,本文利用中部六省2022年的年度数据,将个人征信与其他影响消费信贷的社会经济因素联合起来考察,从数量上研究了个人征信对消费信贷的静态贡献度,以期对加快个人征信建设,促进消费信贷开展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个人征信;消费信贷;贡献度

  一、引言

  银行作为消费信贷的经营主体,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借款人的真实信用状况,包括其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而借款人为了获得银行消费信贷,则倾向于隐藏对自己不利的信息。这种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了大量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妨碍了消费信贷市场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个人征信正是为解决上述信息不对称而设计的应对方案,它通过收集和共享借款人信用品质的方式,满足了银行等放贷机构的信息需求,进而推动了消费信贷市场的良性发展。对于个人征信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现有的文献已经有不少研究,这些研究主要是感性的、片面的,尚未综合考虑一些重要社会经济因素(如个人可支配收入、社会保障水平、利率高低、法律环境等)对消费信贷供给量的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厘清个人征信在影响消费信贷的诸多因素中的地位,有必要将个人征信与其他影响消费信贷的社会经济因素联合起来考察,明确目前个人征信对消费信贷发展的具体贡献度或影响力。

  二、个人征信对消费信贷发展贡献度实证分析

  由于个人征信工作在我国开展不到3年,从数量上讲,尚不足以使用统计技术进行时序分析,再加之相关数据的可得性考量,我们选择用中部

  六省2022年的年度数据,从数量上研究个人征信对消费信贷的静态贡献度和相关性。

  (一)变量选择

  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收入作为一种衡量财富的标志,是消费能力的一个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也是影响信贷消费的主要因素。由于目前我省农村居民的消费信贷规模还很小,因此我们将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收入的变量;2社会保障总支出。社会保障因素会影响人们的未来支出预期,因此对人们的当期消费也具有重要影响,我们将社保总支出作为社会保障因素变量;3银行债权司法保护评价。法制环境的优劣、对信贷人债权的保护力度,也是影响银行类金融机构提供消费信贷服务的一项重要考虑因素。虽然在目前我国市场化条件还不充分的情况下,其影响力可能有限,但是我们仍然将其纳入分析范围。本文通过对银行相关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得到银行对当地法制环境的评价,因此我们将“银行债权受司法保护的水平评价”作为评价当地法制环境的指标;4消费信贷利率。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价格,对消费信贷具有实质性影响,虽然在目前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利率的波动幅度还有限,但是各地利率水平的差异也能体现出对消费信贷的影响,因此我们将“金融机构实际执行的个人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指标作为影响消费信贷的价格因素。5个人征信查询量。作为本文分析的核心,征信系统披露的信息对信贷消费的影响,是我们重点要分析的内容,虽然其影响力大小还不确定,但是我们也将它列入测算模型中,根据目前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使用查询量指标来衡量信息披露的大小。

  除以上因素外,还有影响消费信贷的诸多因素,如金融生态环境、金融创新等,但是根据我们所要分析的主要问题,结合数据的可得性,本文

  主要选取上述五个指标作为自变量,选取个人消费信贷作为因变量。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仅仅是针对变量在模型中的位置而言,并不表示变量问的因果关系,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收入水平的变化会引起消费的变化,但是消费的变化也会引起社会总收入的变化,在这种因果关系以及函数形式不明确的情况下,我们所测算出的参数的意义仅仅在于衡量变量间的共变趋势。

  (二)样本选择及模型分析

  在研究模型中,我们选取中部六省作为样本,对数据作对数处理,模型采用线性的形式。

  l=c α某i β某t y某s δ某r λ某其中:l为个人消费信贷余额的自然对数;i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自然对数;t为个人征信系统查询次数的自然列数;s为社会保障总支出的自然对数;r为金融机构实际执行的个人1年期贷款加权平均利率的自然对数;e为银行债权受司法保护的水平评价(百分制)的自然对数;α、β、γ、δ、λ分别为五个变量对个人消费信贷的弹性系数;c为常数项。

  根据样本数据,用eview软件对上述线性方程进行回归,结果如下:0.94,但是变量i、s、r的回归系数t检验都不太显著,与现实状况不太符合,说明自变量之间存在着多重共线性问题。从下表中解释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上我们可以看出,解释变量间存在着较明显的相关性。

  为降低参数之间较强相关性对模型分析解释力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采用正交化方法来分离出各自变量对因变量的纯粹影响力。正交化属于一种计算方法而非单纯的参数估计方法,在计算过程中通过将有共同变化趋势的向量分解为相互正交的两个向量,从而分离出各变量单独的纯粹影响力。具体测算的方程如下:

  根据以上方程,我们可以得到2022年中部六省消费信贷分别受居民可支配收入、征信系统信息查询量、社会保障程度、资金价格以及法治环境等因素的共变影响度,测算的偏回归系数为消费信贷对各因素的弹性系数,结果如下:

  l=0.2某i 1.11某t 0.66某s 1.18某r-0.69某e

  通过计算结果我们发现,个人征信对消费信贷投放量的贡献度仅次于利率,当征信系统借息查询次数增加1%,个人消费信贷余额会相应增加1.1%,可见个人征信在消费信贷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影响力,这与我们前述理论和实际分析的情况是基本吻合的。目前各银行将个人信用记录作为审批消费信贷的重要参考和决策依据,已在相当程度上确确实实影响了消费信贷的投放量。模型结果中,利率高低与消费信贷余额正相关可能是消费信贷余额中中长期的住房消费贷款的高占比与我们考察的与借款人信用品质相关度较高的短期利率存在差异有关;而法制保障评价与个人消费信贷余额负相关则可能是当前信贷人保护弱化条件下消费信贷业务量大的银行面临较多债权损失概率的反映。

篇十六: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毕业论文推荐选题

  篇一:2022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范例2022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范例选题须知:2、不得跨专业选题,如会计专业不得选金融、工商管理专业的选题;3.考生可自拟论文题目,但所拟题目必须与自己所学专业一致。1.人民币长期升值对某某机电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2.绿色贸易壁垒对某某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3.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互补性的动态演化研究4.中国-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基于引力模型实证分析5.某某大学城大学生网络购物影响因素分析6.中国奢侈品进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7.文山州三七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分析8.某某昭通苹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9.某某省与越南农业合作现状与前景分析10.某某省对外贸易对某某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11.某某省对外贸易对某某产业结构的影响分析12.某某花卉出口东南亚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3.基于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的某某外贸结构分析14.普洱茶出口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15.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某某旅游业16.浅析桥头堡战略背景下的滇缅贸易问题17.我国蜂蜜出口美国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及对策分析18.某某普洱茶出口竞争力分析19.基于swot分析的某某普洱茶国际市场20.浅析中国国产汽车对东南亚出口的发展策略21.某某民族手工艺品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2.滇越边境贸易发展策略研究23.本土化营销战略下滇对新蔬菜贸易市场分析24.某某省对缅甸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及对策研究25.某某省与越南农产品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6.中国对越南服装贸易的swot分析与研究对策27.某某省花卉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8.某某面向东南亚发展物流业的现状及对策29.桥头堡建设下某某对外贸易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0.某某本土品牌农产品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31.打造某某小粒咖啡国际品牌的策略分析

  32.某某松茸出口贸易现状及对策分析33.某某水果对东盟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34.某某南涧“一谷两园”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探析35.浅析中国--南亚博览会对某某旅游业的影响及对策36.某某省对东南亚贸易出口商品结构分析37.试论传统营销与网络营销的整合发展38.滇企赴老挝投资矿业swot分析39.泛亚铁路东线对滇越物流产业发展影响分析40.某某-东盟农产品贸易对某某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影响41.品牌化诉求下某某花卉产业整合路径分析42.某某省玉溪烟草庄园经济发展探析43.某某边境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44.楚雄州烟草业发展现状及历程分析45.浅析某某省花卉产品出口问题及对策46.扩大某某野生食用菌出口对策分析47.浅析某某蔬菜出口泰国存在的问题48.某某省核桃产业化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49.浅析中国低碳贸易的发展50.改善某某斗南花卉出口结构分析

  51.某某蔬菜出口泰国的对策分析52.桥头堡战略背景下德宏对外贸易发展研究53.某某花卉出口swot分析54.浅析在我国当前“海淘”现状下亚马逊入驻上海自贸区面临的问题55.促进某某--越南水电开发合作对策分析56.某某烟草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57.提高某某烟草出口品牌竞争力对策分析58.绿色壁垒对某某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和对策浅析59.抓住“一带一路”开放机遇促进某某对外贸易发展研究60.cafta建设对某某市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和存在问题分析61.东莞服装行业对外贸易发展策略研究62.浅析某某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63.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进展与问题研究64.某某省1990年-2022年财政支农资金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65.浅析某某烟草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66.“零关税”协议下某某农产品面向东盟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67.某某对泰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发展问题的研究68.某某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研究

  69.某某省烟草出口的影响因素研究70.浅析红河州同越南的边境贸易发展问题71.360°”与“kpi”绩效考核方法的swot对比分析72.wto背景下某某省吸引fdi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启示73.桥头堡战略下滇越边境贸易发展研究74.浅析中国从泰国进口天然橡胶存在的问题75.浅析“两廊一圈”建设对河口经济发展的影响76.滇企赴越南矿业投资swot分析77.某某河口口岸贸易发展对策浅析78.浅析某某吉盛祥公司出口贸易现状79.浅析低碳经济背景下某某省对外贸易的策略80.浅析某某普洱茶出口贸易81.绿色壁垒对某某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研究82.浅析某某省花卉出口的对策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学生有83.浅析淄博陶瓷对外出口所面临的技术贸易壁垒84.中国进口泰国天然橡胶的策略分析85.某某与泰国果蔬贸易的竞争性与互补性86.浅析海运提单中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87.浅析某某普洱茶市场扩大的影响因素88.浅析某某国际物流发展现状及优化措施89.某某烟草产品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90.中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研究——以上海市为例91.玉溪市对外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92.浅析中国与缅甸双边贸易发展现状及前景93.中国河口——越南老街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策略研究94.某某农产品对东南亚出口贸易的分析95.螺蛳湾国际商贸城发展前景的wot分析96.桥头堡战略下某某鲜切花的出口现状与对策分析97.浅析中越贸易中的逆差问题98.某某烟草出口现状、问题及对策99.某某出口泰国果蔬策略分析100.101.102.103.104.

  105.浅析某某普洱茶出口日本的策略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某某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研究浅析某某省卷烟出口增长的制约因素及对策绿色贸易壁垒对某某野生菌出口贸易的影响某某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反倾销分析

  106.107.108.10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

  122.

  123.

  124.

  125.

  126.浅析某某中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浅析影响中缅贸易的因素及对策浅析滇泰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普洱茶出口的现状及对策浅析滇越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某某与东盟经贸合作某某与缅甸电力工业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某某鲜食葡萄出口东南亚市场分析浅析某某省花卉出口对策浅析昆曼公路物流对滇泰贸易的影响浅析某某面向东南亚物流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泛亚铁路对某某省边境贸易发展的影响探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某某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及对策分析桥头堡战略下促进滇缅贸易发展的对策探究浅析某某省面向东盟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框架下的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分析某某与越南老街省双边贸易往来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滇泰农产品贸易研究浅析滇越边境贸易发展特点及问题滇缅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浅析普洱茶出口的现状及对策本团队长期从事论文写作与论文发表服务,

  128.

  129.

  130.

  131.

  132.

  133.浅析滇越边境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滇泰果蔬贸易发展存在问题的探讨及对策分析某某对缅甸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某某省烟草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某某低碳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文山三七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东盟自贸区的成立对某某花卉出口的影响分析

  篇二:(国贸)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汇总表湖南女子学院202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汇总表系(部、中心):经济与管理系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最新2022届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生毕业论文1.中国电子产品出口东盟市场分析2.漾濞核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3.“一带一路”给某省出口贸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4.“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某省农产品出口泰国的机遇和挑战5.《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带来的影响及前景分析6.某省农业科技投入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实证分析(以2022-2022年的数据为例)7.某大学城大学生网络分期消费影响因素分析8.某大学城化妆品海外代购影响因素分析9.滇老边境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10.滇缅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11.电子商务背景下第三方物流发展研究--基于顾客满意度的调查

  12.东南亚水果出口中国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3.某县茶叶出口问题初探14.中国汽车在非洲市场的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15.互联网 背景下中泰旅游贸易发展研究16.某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17.淘宝网营销策略的优、劣势分析18.论某省公路运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9.绿色壁垒下某省烟草出口越南存在的问题分析20.绿色贸易壁垒对某省蔬菜出口的影响分析21.中国贸易政策调整对河口县进出口贸易的影响22.某县铅锌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探讨23.浅析宝洁公司的多品牌策略及其启示24.浅析出口信用保险对某省出口的影响及存在问题2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某省茶叶出口的影响及对策26.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某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27.浅析中缅林木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28.浅析中国钢铁出口越南存在问题及对策29.“一路一带”战略对某省烟草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30.浅析瑞丽口岸珠宝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31.新希望乳业的品牌战略实施分析32.新形势下某省烟草业发展的swot分析33.一带一路背景下某省小粒咖啡出口欧洲对策分析34.以“名创优品”为例浅谈零售商业模式创新35.越南加入tpp的机遇与挑战分析36.滇缅边境贸易发展的swot分析37.某省梨果出口越南的竞争力提升路径研究38.某省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研究39.某省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0.滇东北地区蚕桑产业发展对策分析41.某省农产品出口东盟的对策研究42.某省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43.某省普洱茶出口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44.某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45.某省咖啡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46.某省小微物流企业的对策研究47.某省野生食用菌出口东南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8.某省野生食用菌出口分析49.某省与东盟国际物流的swot分析

  50.滇缅边境贸易现状、问题与对策51.某省与越南水果进出口贸易分析52.中国电子商务企业进军东南亚市场的机遇与挑战分析53.中国手机在泰国营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54.中国与东盟机电产品贸易分析55.中缅边境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瑞丽为例56.中国服装出口缅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57.中缅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58.中缅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以德宏瑞丽口岸为例59.中泰水果贸易存在问题及对策60.中泰天然橡胶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61.中越边境贸易现状、问题及对策——以金水河口岸为例62.中越贸易发展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63.中越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64.浅析某省桑蚕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之路6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对某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影响

篇十七:2022年经济学热点论文

 2022年高考作文分享经济是什么

  古往今来,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从来没有中断,所以古有“大同”,今有“共同富裕”。然而,不管是“大同”,还是“共同富裕”,都等不来,靠不来,也要不来,只能从汗水中浇灌出来。换言之,美好生活,要靠双手争取;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

  共同奋斗,基于我们对当下国情的清醒认知。众所周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经发生巨变:经济腾飞,产业崛起,综合国力已经是世界第二。或有人言,既然中国已经富起来、强起来了,还需要我们像前人一样奋斗吗?当然需要!因为中国发展不平衡,各地差异较大。我们不能只看到北上广深的高楼大厦,也应该看到老少边穷的低矮平房;不能只看到大中城市里繁华的街道,整洁的公园,舒适的地铁,也应该看到偏远乡村残破的建筑,落后的交通,失落的老人、儿童。当我们对中国发展不平衡有了清醒的认识,就会意识到当下的中国,仍然需要进一步发展,而当下的我们,也应该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先富带动后富,共享美好生活。共同奋斗,需要我们务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众所周知,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免费的午餐”,天上也不会掉馅饼,实现美好生活最重要、最可靠的支撑是自己的奋斗。奋斗从来不是喊口号,需要我们务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共同奋斗更是如此,需要每个人脚踏实地,各尽其力。我们不能“打酱油”浑水摸鱼,更不能做“南郭先生”滥竽充数。相反,我们应该挽起裤脚,像袁老一

  样,走在水稻田里,扎扎实实做“老农”,努力践行“禾下乘凉梦”;也应该撸起袖子,像黄文秀一样,穿行在乡村的小路上,做百色大山里的最美朝霞,也做脱贫战场上的醒目黄花。

  由此可见,共同富裕既是共同经济。

  • 上一篇:
  • 下一篇:
网站地图